諸佛教化眾生,種種的施作,稱為「佛事」。如《維摩詰經》云,有佛土以佛光明,佛威儀進止、各種作為,以及佛身、佛像、佛衣服臥具,而作佛事。宋朝永明大師,平常作一百零八件佛事為日課,他在《宗鏡錄》曾演述「佛事」意涵。
一切作為,無一不是佛事,都能悟道,都是入道門徑。如普賢如來佛國,「但瞪視不瞬」,令菩薩證得三昧正定。南閻浮提(即地球),用音聲作佛事,以至於山川海洋、亭臺樓閣、衣服飲食、語默動靜,各種不同的相狀作為,都指示心性是森羅萬象的主體。每一物象,都可悟入法界心體,只要體會中道佛性,每一境界都是唯心所造,當體全是心,眼見的色塵,耳聽的聲音,都能證果。甚至花朵飛舞,手鐲振動,都可讓心神安定,有所悟入。
《坐禪三昧經》說,一位國王命宮女按摩身體,被宮女所戴手鐲發出的聲音擾亂,要宮女減少身上的手鐲,最後只剩下一個,而不再發出聲音。國王由此思考手鐲的聲音,是因緣和合而生起,遂悟證辟支佛果。
另有一隻獼猴,見一位證得辟支佛果的修行人在坐禪,又見到多位外道修苦行,於是教他們盤膝打坐,用手捏住他們的嘴,教他們閉上眼睛。外道說:「這樣做必定有殊勝的修法利益。」於是外道接受教導,也都證了辟支佛果。由此可知,只要遵循佛教修行的人,無不證到果位的。
唯有不信的人,就算有一千尊佛出現,也不能救度他。《華嚴經》說:「信為手,如人有手,至珍寶處,隨意採取。若人無手,空無所獲。」古德也說:「人沒有道,就像車子沒有輪軸,不能行駛;人無道,在世上就行不通。」又說:「君子一視同仁,沒有偏愛,唯道是親。道不同,不相結交。」怎能不用功,虛而不實,不努力追求大道呢?
雪公說:「佛法宣揚,有用言說,三百餘會是也。有不用言說,拈花破顏是也。《楞嚴》問心,七處皆非是也。有借物而觀,不說之說,如山色水聲,飛花落葉是也。有物態發聲成音,宛然說法,如極樂鳥樹五塵等,能表演諸法是也。」極樂世界莊嚴的五塵境界,可使娑婆眾生起欣羨心而求往生,彌陀就是借五塵說法,巧化往生的眾生斷除惑業,悟證果位。
幽溪大師在《彌陀圓中鈔》說,諸佛度化眾生,有「現身、放光、說法及現神通」等四種佛事利益眾生,阿彌陀佛除了這四種方法之外,更以「名號」度化眾生。在各種佛事中,持佛名號是最簡易、直捷、圓滿、穩當的殊勝法門,我輩凡夫,當仰信佛言,依教奉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