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著一句佛號
●禮白

修淨業,不可言:我今忙迫,且待閒暇。我今貧乏,且待富足。我今少壯,且待老時。

【圖說】丁耕野,想辭去教職,終年閉門,專心修持淨業。

丁耕野居士,明末人士,以教書為業,自親近截流大師後,發心放下萬緣,一心念佛,志求往生。截流大師,點出居士的修學盲點,開示他穩紮穩打的用功方法。截流大師說:

趁身強健 努力修行

從前大佑法師在《淨土指歸集》,引寂室和尚的一段開示:「世人若要修持淨業,不可說:『我現在生活忙碌緊張,等以後空閒沒事再修。我現在家境貧乏,等富裕再修。我現在還年輕力壯,等老了再修。』如果命中注定一直忙於生活,或注定家境貧乏,或注定未成年而死,那麼就無緣修習淨業了。若無常來臨,忽然喪亡,就後悔莫及了。為何不趁身體強健時,努力修淨業呢?」這真是至理名言啊!

現在的學佛人,不要說深信切願人少,縱使深信淨土法門,但依循舊習慣,不能下決心修持淨業,悠悠忽忽過一生的人,比比皆是。

勇猛丈夫 乃能若是

居士稟性醇厚謹慎,見老衲不久,就能警悟無常,長年吃素,對佛法信受奉行,這是有宿世因緣之故。但居士家無恆產,每年僅靠教書獲得糧食,既然家無恆產,則生活不富足是可以理解的。身負教書重任,沒空閒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年紀剛半百,還未十分衰老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一旦辭去教職,解散門弟子,秉持滿分優婆塞戒,終年閉門,專心修持淨業,對於資糧薪水卻未曾放在心上,若不是勇猛丈夫哪能有此心志呢?更在狹隘的斗室裡,分出一半供奉佛經佛像;遠離喧囂外緣,決志精修,心境如住在大屋般寬敞舒適,泰然自足。但是我擔心這樣的生活無法維持長久。

愛樁未拔 情纜猶牢

唉!人生在世,哪有注定不變的事呢?我曾提到,空閒沒有比善用時間更能得到空閒,富足沒有比懂得知足更富足,強健沒有比勤勞精進更強健。今耕野居士您三者兼備,若將天下所有的閒人、富人、強有力的人與居士相比,我知道他們只是有虛名而無實義。果能如此修行,往生淨土有何困難呢?

我有一句告誡的話,譬如一艘萬噸的大船,準備要啟程,檣帆不是不高,船柁不是不正,資糧用具不是不完備,出發的意志不是不堅決。乘風揚帆,以瞬息千里之姿,蓄勢待發。假若船頭有一繫纜樁不拔除,被一條纜索繫住,雖經種種推移排除,這樣能夠成功得渡嗎?

現今的淨業行人,有人終日念佛、懺罪、發願,西方卻相距遙遠,往生還是沒有把握,沒別的原因,乃愛欲的樁子未拔除,情執的纜繩依舊堅牢。

若能將娑婆的恩愛,如嚼蠟索然無味;不管忙閒動靜,苦樂憂喜,靠著一句佛號,如須彌山一般屹立,則一切順逆境界,都無法搖動。有時疲憊懈怠,煩惱習氣現前,便奮力提起一念佛號,如同鋒銳無比的倚天長劍,使煩惱魔軍,無處逃竄。也像紅鑪猛火,可使無始劫的情識,銷熔得淨盡無餘。若能念念都是阿彌陀佛,雖然現處於五濁惡世,其實已全身坐在蓮華國裏,又何須等待阿彌陀佛垂手接引,觀世音菩薩勸你往生,才相信自己往生了呢?

情愛淡一分 淨業熟一分

有人說:「居士如此勇猛精進,怎會被情愛牽絆?這不就等於沒病卻給藥嗎?」

我說:「不是這樣的。古人說,情愛不重,不會生在娑婆世界。道念若能如情念深重,早就可以成佛了。有一位證得神通的仙人,經過累劫精勤修行,卻因愛欲煩惱未除,毀壞了修行的功夫。所以還未登上阿羅漢果以前,很少有不被情愛牽累束縛的。居士若真能對塵世之念轉趨輕微,修道之心勇猛精進,見情愛如避火坑,憶念彌陀如思戀慈母,清淨齋戒,日行功課無缺,發誓永不改變。又何妨當無病的人,常服良藥,生活不就更加輕鬆便利、身體更加強健嗎?

總之,煩惱無盡,而生死的根本,就是──貪愛。它能讓人沉溺,障礙往生,所以佛經處處訶責,說「多欲為苦,生死疲勞,從貪欲起」。情愛淡薄一分,淨業自有一分成熟,於生死岸頭,自得解脫。請居士勉力而行。

(出自清代截流大師《淨土警語》)
【圖說】有人終日念佛,往生還是沒有把握,乃情執的纜繩依舊堅牢。

【前期連結】念佛脫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