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之始有統系,當屬《詩經》。此凡學詩者所當讀,注家非一,爭論不休,可取準者《毛詩.鄭箋》也。此注有小序,謂之題目可也。至宋捨小序,則不復可論矣。
詩亡,有漢詩作,其味則遜矣。其次六朝詩,氣度又遜矣,唯陶淵明略存氣骨,至於謝眺則如女子上妝詩,其天然矣。然至唐,復振於體,自創律絕。新創故,以前之詩謂古,又非律絕者亦稱古,是唐之古。
唐以後諸朝,不能爭較,故宋而有詞,元、明後有曲,皆以不能越前朝故,故清末民初,皆究唐詩也。
吾欲教者,法度也。然公輸般能與人規矩,不能與人巧,故汝學規矩後,當自用功研究。汝一週二小時,必自基礎學起。
詩者,唯中國有,今之新詩,冒詩之名,而作用不類也。蓋詩者,自〈擊壤歌〉始,皆押韻,是音韻學也。又詩不作議論,諸種文體皆有其限,詩有規矩,今之詩,何規矩之有耶?
詩有平上去入四聲,共一〇六韻,此韻書也。另有《聲調譜》,亦須備。汝須背熟上平、下平(陰平、陽平)三十韻目,知此可以唱詩,唯唱方能知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