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莫先于立志
●逢原

志不立,直是無著力處。(南宋.朱熹)

滄州精舍,位於福建建陽區考亭村,距市區二點五公里,為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居住的講學之地。宋光宗紹熙三年,朱熹在此築室居住,感得四方來求學的人眾多,故在居室的東側,另建竹林精舍,後改名滄州精舍。宋理宗寶慶元年,劉克莊擔任建陽縣令,改建成祠,紀念朱熹。宋理宗淳祐四年,又下詔改為考亭書院。

朱熹六十五歲,修建竹林精舍,「學者益眾」,最多曾達到數百人。從此安心在此講學,曾寫〈滄州歌〉,歌云:「春盡五湖煙浪,秋夜一天雲月,此外盡悠悠。永棄人間事,吾道付滄州。」精舍落成,他率領學生,向至聖先師孔子行釋菜之禮,以疏文〈滄州精舍告先聖文〉稟告已成事了。後來精舍更名為滄州。朱熹以〈滄州精舍諭學者〉勉來學諸生,立志為先。朱熹說:

經典不能記住,讀熟就可以記住。義理不精通,深思就能精通。唯有志向不確立,那真是無有可用力之處。就像現在的人,貪圖名利而不貪圖道義,只想做個尊貴的人,而不願做好人,這都是志向不能確立的弊病。

只需要多想一想,追究自己毛病的源頭,勇敢地振作精神,不甘心作個庸俗之人。若能勇敢一躍,躍出窠臼,見到聖人所說的千言萬語,那有一件事不是實話?這才叫做立志。志向目標確立後,再努力累積功夫,有次第的向上走,其中大有事在。願與諸位勉勵振作,這可不是小事。

朱熹見一般讀書人,貪圖利祿,不圖道義;要做貴人,不想做好人。所以教導後生晚輩,必須將做學問的方向,指點明白,方能引導他們走向聖賢之道。

【圖說】朱熹以〈滄州精舍諭學者〉勉來學諸生,立志為先。


【前期連結】蒙以養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