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十
●雪窗研學小組

【經文】
又舍利弗!極樂國土,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,周匝圍繞,是故彼國,名為極樂。
【要解】
欲令易解,作此分別。實四土莊嚴,無非因緣所生法,無不即空假中。所以極樂同居淨境,真俗圓融不可限量,下皆倣此。
【要解初稿】
欲令易解,作此分別。得意為言,四土莊嚴,一一無非因緣生法,一一無不即空假中。下皆倣此,不復繁述。
問:《選佛譜》說,實報土「初住以上,無論發願與否,任運分證實報、寂光兩種淨土耳」。同居及方便淨土的因是信願,而實報土的因,是否不以信願來講?
答:彌陀淨土實報及常寂光土也要信願,這是阿彌陀佛所發的願,往生的條件,必須如此。我們從《行願品》,普賢菩薩發願往生的偈子,就可以看出來:「願我臨欲命終時,盡除一切諸障礙;面見彼佛阿彌陀,即得往生安樂剎。」從這裡就可以看出,普賢菩薩也是信願求往生的。又,從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,有很多都是度化大菩薩,所以大菩薩如果信願,也可以往生。
問:普賢菩薩發願往生的動機跟我們一樣嗎?
答:雖然都有信願行,但凡夫的信願行與菩薩的信願行,深淺還是有所不同。
  我們的信看似堅定,但是在菩薩眼中仍像風中的蠟燭,不像普賢菩薩「深心信解,如對目前」那一種信。
  普賢菩薩又以十大願王來導歸往生極樂世界,要一生圓滿成就佛道。而我們是先離娑婆,求生西方;先離分段生死,再斷變易生死。所以願也有所不同。
  行的方面,我們只是事持,口念耳聽,「但以決志願求生故」,讓我們能淨念相繼。而菩薩是理持,理一心。
  欣厭的對象也有不同,菩薩是厭離下一層的境界,欣求上一層的境界。經文序分:「并諸菩薩摩訶薩,文殊師利法王子、阿逸多菩薩、乾陀訶提菩薩、常精進菩薩」,事實上他們不必往生,就已經在淨土了。登地以上的菩薩,就可以現淨土,在娑婆世界也等於淨土一樣。我們不一樣,我們不能現淨土,一定要離開娑婆世界。那菩薩為什麼還要求生淨土?等覺菩薩是欣求佛的境界,因為「此等深位菩薩,必皆求生淨土,以不離見佛,不離聞法,不離親近供養眾僧,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」。
問:「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」請問持名的深淺,會不會影響信願的深淺?
答: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持名念佛對信願的影響。持名念佛的人,一定也有修空觀的、修假觀的、修中觀的,當然持名功夫就會不一樣。持名的功夫對信願到底有沒有影響?前面蕅祖說:「此經以信願持名,為修行之宗要。非信不足啟願,非願不足導行,非持名妙行,不足滿所願,而證所信。」所以持名念佛才可以滿所願、證所信。
  念佛精進,信心就會隨之水漲船高,願也會更加懇切。我們信心有時糢糊,願力不那麼懇切,就是因為念佛比較懶散。而念佛特別精進的人,信心特別強,願力特別懇切。所以這三個都是有關係的,因為「非持名妙行,不足滿所願,而證所信」。
問:「極樂同居淨境,真俗圓融不可限量」,這一句話既然是重點,但是蕅祖為何在鋪陳這麼多之後,才在這裡道出?
答:回答問題有一方法是詰問法。請問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才開權顯實?《法華.涅槃》時。在五時當中是屬於後面的,最後才揭開答案。我們在娑婆世界學佛,一般是學通途。通途是按照次第,一步一步來學。如果要講特別的東西,不可能直接講出來,所以先講通途,然後再講特別。而這個特別處,把通途全部都包括了,而且都超越了。
  雪公《十四講表.行門中一特別捷徑》,是第十三講表。為什麼不在第一表就講?看看雪公怎麼鋪排,前面講了十二表,目的就是要講這一表,這很有用意。說淨土法門,就是要「借通明別」,借通途的教理來說特別法門。《十四講表》沒有前面十二講表,我們就不知道第十三表〈行門中一特別捷徑〉,到底有多特別。
問:《要解》初稿講「不復繁述」,請問哪一段的經文,蕅祖有類似的解釋?
答:後面也有,如「眾鳥演法」,凡夫、二乘、菩薩,聽到眾鳥演的法,有沒有一樣?不一樣。還有「風樹演法」,眾生聽到風吹寶樹演說的微妙法,也是四土不一樣。後面都有四土之分,但是在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,就是能夠真俗圓融,不可限量。
  又於科判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」,《要解》云:「淨土殊勝,謂帶業往生,橫出三界;同居橫具四土,開顯四教法輪;眾生圓淨四土,圓見三身,圓證三不退;人民皆一生成佛。如是等勝異超絕,全在此二科點示,須諦研之。」
問:所以這一段重點是在講四土圓融,還是講極樂同居淨境真俗圓融?
答:講四土圓融,就是為了突顯同居淨土,因此蕅祖用「所以」這兩個字來做一個連結:「所以極樂同居淨境,真俗圓融,不可限量」。我們生到同居淨土之後,也能享受方便淨土的好處,享受實報淨土的好處,同時具有常寂光淨土的能力。
  同居淨土之殊勝,是整部《要解》從頭到尾貫串的重點。
問:我們研究《彌陀要解》,最重要參考的注解是什麼?
答:會性法師講經,重視不同的譯本。不同譯本,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譬如《無量壽經》有好幾種譯本,會公對不同的譯本如獲至寶,那是最好的注解本。
  所以研究《要解》最好的注解,就是新舊版的《要解》互相對照。要細細的看這兩個版本的差異,這是第一手的資料。有些地方有改,有些地方沒改,不改的地方就特別重要,後來添加的東西,那又更重要。
(待續)
【圖說】講說淨土法門時,借著通途的教理來說行門中一特別捷徑;譬如竹中蟲求出,他宗節節上穿,淨宗從旁破出。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