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學之道
●璧如

在《雪廬述學語錄.為學之道》(注一),雪公提到《孫子兵法》,古代兵家吳起及明朝戚繼光將軍,治軍和為學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。細細體會此文,可為學者效法。

韓愈〈與鄂州柳中丞書〉一文,稱讚柳中丞公綽(注二)與將士同甘共苦,和小兵吃同樣的飯菜,殺掉所乘良馬,祭奠被牠踢死的士兵。

雪公說,我年輕時讀《孫子兵法》,書中先談論帶兵之道,然後才談到練兵和作戰的方法,不禁覺得很奇怪。後來讀史書,讀到明將〈戚繼光傳〉,才豁然開朗。

戚繼光(注三)所帶領的戚家軍,身穿堅固的鎧甲,手持鋒利的兵器,百戰百勝。在某一次戰役,他的姪子違犯了軍令,即將交付斬首,戚繼光守寡的嫂嫂哀求他說:「你年少時失去了父親,我撫養你長大,我現在並不要求你其他回報,我只希望你赦免我那孤苦無父的兒子。」

戚繼光說:「如果赦免了自己的姪子,則沒有辦法帶領軍隊;但是不赦免他,則無法報答您的撫育之恩。實在是迫於形勢,不得不如此,我請求做您的兒子,可以嗎?」戚繼光終究還是將姪子依法處決了。從此以後,法令既已頒布,則必澈底執行,每次出兵打仗,官軍沒有不奮勇殺敵的。

古代的兵家,吳起(注四)和被尊為「兵聖」的孫子(孫武)齊名,世稱孫吳。吳起身為將領,和最下位階級的士卒,有飯同食,有衣同穿,所以深得士卒之心,面對戰陣,都能不顧生死,屢屢建立不凡的戰功。

擔任將領的道理與方法,本當如此;即便是統理一切事務,如果想要監督管理成功,沒有不是嚴於律己,而且從自己先辛勤努力做起的。不然,怎麼能夠感動人呢?

各位有心學習儒佛文化,重要在通達事理,事理通達以後,尤其需要確切實踐所學,如此才可以說是為學之道。

柳中丞、吳起對待部屬,同甘共苦,深得軍心,屢建奇功。戚繼光嚴以律己,身先士卒,令出必行,至誠無偽,所以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。

印光大師云:「世出世間,以誠為本。誠之所至,金石為開。」司馬溫公說:「為學要以至誠心為本。」為學在於明理達事,必須知行合一,始有所成。世間學問,尚且需至誠無偽,以達到實學之境。修學出世間了生死成佛道的佛法,更應「捧出心來給佛看」,實實在在地解行精進。久而久之,自可潛通佛智,暗合道妙,誠到極處,豁然貫通,學儒學佛方有可成之期。

【注】
一、此文,見《慈光》第二二八號.〈慈光大專講座同學見聞錄〉,刊出之《雪廬述學語錄》,全集未收錄。
二、柳中丞,即御史中丞柳公綽,字起之,兩次考中制舉,歷任校書郎、侍御史、吏部郎中、御史中丞。
三、戚繼光,字元敬,明朝將領。戚家軍練兵嚴格,軍法嚴厲,創立新戰術,注重武藝訓練,多次擊敗倭寇,肅清閩浙倭亂,戰績彪炳。
四、吳起,春秋末期戰國初期,兵家代表人物。
    
【圖說】戚繼光姪子,違犯軍令,守寡的嫂嫂雖苦苦哀求,戚繼光仍依法斬首。


【前期連結】夫婦為人倫根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