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法不依人──
為馬來西亞蔡榮華居士開示.下
●雪廬老人
【圖說】一念毒心生,急壓一聲佛;惡言不出口,損人事莫作。久久成自然,往生可帶業;是名伏惑法,真實秘密訣。
古注不害人

《阿彌陀經》,信的都是甚麼人?六方佛出來當證人,別人皆沒有證明的資格。他不懂,他怎麼證明?地上菩薩都不懂啊!我是個薄地凡夫,一品惑沒斷,我就是按著祖師的注子,給大家講講。講對了是祖師的功德,講的不對,祖師就入地獄,與我沒關係,我不負責任。祖師是斷了惑的,並不是斷了見思惑而已啊!還斷了別的,這就這麼難了。

所以諸位修行淨土法門,要緊的一個「信」字,先相信這一個字,就能成功。《阿彌陀經》就教你「信願行」,沒教你「解」,能以解很好,那是上等根器的,那是九品裡頭上品的,沒斷見思惑的,還能以行。除了上三品,其餘那些人都不能解,可是能以往生。

什麼叫明師?證了果才叫明師,也有不證果的明師。諸位講佛法,只要按著經典講,按著祖師的注,他們都是證了果的人。今天學生蔡榮華,他要是自己注了經典,他注的我不要,我是依法不依人,他注出來要是離開三藏,那是自造謠言,造罪業。看祖師的注子,祖師的注子難懂,難懂,但也不害人,大家只要按著祖師的話,怎麼個講法都可以講,不妄作聰明不害人。

伏惑得一心

諸位都是修淨土的,要是不得一心,這往生可就出問題了。怎麼一心呢?今天我把一心的法子給大家說,這也不是我說的,我是按著經典上的方法,介紹給諸位,不論諸位聽懂了、聽不懂,我不敢妄作聰明胡亂說。大家不能全部都聽懂,總有懂得的,我想蔡榮華就聽懂了,可以記住。結束後,你們諸位去研究。

我只可以講一方面,到甚麼程度說甚麼話,不到那個程度早說了害人。譬如說「沒苦、沒樂、也沒佛法、也沒見思惑」,這都是對高等人說的,對初機說這個,害死人。那經上都有,我們滿肚子見思惑,怎麼說沒見思惑呢?我們大家皆有佛性,為什麼我們不一心呢?就是見思惑太多了。這個見思惑,它在那裡打擾,一切動作都是它,那你怎麼會一心啊?所以獨獨淨土宗有這一個法門,別的宗你用他不靈,叫伏惑。別宗是斷惑,要把惑斷除盡了,就成功。淨土宗呢?不必,斷除好難,成了羅漢斷了惑,天上人間七番生死要萬年啊!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不必伏惑,當場他就給你斷了,現在不行,這不是吹大氣的。

伏惑,它起現行時,你把它壓住,不讓它往上起,一起就壓,一起就壓,壓住叫它不起作用,這叫伏惑。我們的能力只能以學到一個伏惑,諸位根機好的,可以當生斷惑,那是你們天生根柢厚,我只能以伏惑。伏了惑,你就可以往生,這叫帶業往生。帶業往生,在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經》都寫得明明白白。要是成功往生了,還有九品,九品就是不平等,有斷惑的、有不斷惑的,講得明明白白;但是看經的不懂,那有甚麼法子啊?

惑是甚麼呢?人人打妄想。按著唯識去研究,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剎那不曉得有多少妄念,一個妄念一番生死,有生死種子,怎麼跳出輪迴?修禪宗的,甚麼念也不許有,不思善、不思惡,不但惡念不許有,善念也不許有,那是真空,更難辦了。打妄想大家都懂得,不懂得,回去問蔡榮華,你打妄想,你怎麼壓它,怎麼伏惑啊?拿甚麼伏啊?你不曉得它在哪裡,怎麼壓法?就是一句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。

打妄想,譬如看到有人拿走這個毛巾,你心想:「不可以啊!」這就打妄想了,雖然沒拿走,這個種子有了,就得犯輪迴。起了妄想,趕緊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一個妄想,念上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。念阿彌陀佛,妄想沒了,不曉得上哪裡去了,這叫伏惑,壓著了。可是壓著不久,它又起來了;它又起來,它起你就念。念到妄念沒了,就完了。再起再念,這樣子日久天長的功夫,就習慣成自然。他將來再起來,一再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的壓著。至於《阿彌陀經》說的佛光,這叫感應道交,這裡頭難講了。這是伏惑之法。

念佛與憶佛

伏惑說出來了,這個阿彌陀佛你想著嗎?大家心裡多半不想,起了惑,你忘了念阿彌陀佛。甚麼人忘了呢?任何人皆忘,不是某一人才忘,不同的人都忘,自己不察覺。修淨土法門,朝暮二課在佛堂念,二課念二點鐘,這算是念得時間多了,但是還有二十二小時皆打妄想。連睡覺、作夢也是打妄想,也是生死種子。是妄想多?還是念的阿彌陀佛多呢?那怎麼辦啊!

諸位今天不來,我也不輕易講這麼長,為著蔡榮華,我看他現在很發心,我要不告訴他,我對不起他,也對不起你們大家。我說出來,你們能以做得到或做不到,那是在個人了。

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說的念佛跟憶佛,有甚麼分別?念佛、憶佛,這是我妄作聰明了,我自己造出名字來,這是我分出來,給諸位說說。念佛,你每天做功課,嘴裡、心裡,從心裡往外念,念佛的時候要緊是「念茲在茲」。「茲」當「這個」,你的心裡念這個──阿彌陀佛,你這個心就在阿彌陀佛上,心在佛上,甚麼也不丟。甚至說句不好聽的話,你在這裡念佛,這個屋著了火,心還在佛上,我還是念佛。它著它的火,我念我的佛,心不許幹別的。念茲在茲,念佛,心就在佛上。這個樣子,這是很成功了。這個樣子誰做得到呢?你念一點鐘,能以心不走,那就了不起了。說實在話吧,你一天能以念二點鐘,或一天念十點鐘,你都能心在佛上?辦不到!為著辦不到,還有第二個方法,第二個方法是憶佛。

憶佛,「憶」怎麼講呢?「憶」當「想」,注解叫「明記不忘」。明記,記就是忘不了,記得很清楚。還有「不忘」,確確實實永遠不忘,不忘不必在茲,你的心無論幹甚麼,心忘不了佛,就行。譬如喝茶,我為著甚麼喝茶?為了阿彌陀佛喝茶。我給諸位談話,我也不念佛,我在這裡憶佛了。要不是為憶佛,我跟你們說這個幹甚麼呢?一切的動作,身口意一切的動作,忘不了佛,都是為了佛,明記不忘,這個力量很大了。無論你幹甚麼事情,農、工、商、法你應該幹甚麼,就幹甚麼,我為著甚麼而幹?甚至拿槍當兵,我為著甚麼當兵?那是我為的佛,我在這裡護法。這就是憶佛。

憶字就是明記不忘,連連續續皆是不斷,所以經上還有一句話叫「淨念相繼」。相繼是接續不斷,一斷了,惑就又起來了,相繼這個力量大了。你光是念佛,要不斷很難,沒有這麼多時間念。憶佛要不斷,容易。

中國的文化沒被打倒的時候,出家在家成就的人都多。現在成就的人少,甚麼緣故呢?從前中國的文化,跟佛家很大的關係,這是我經驗過的。我的出家人同學很多,他們雖然出了家,他們都念孔子書,中國文化都懂一些,沒有不念中國書的。祖師對中國書念的非常好,注解都是中國祖師注的。現在連信都不會寫,這有甚麼用處啊!

念中國書有甚麼用處?有關係。中國文化給佛法鋪了路,儒家中國文化與佛家相通的很多,會儒家的東西才能以學佛,學佛才能了解儒家的東西。今日之下,打開儒家的東西也不懂了,佛家的東西也弄不明白。

儒家他說「道」,咱佛家講「本性」,本性就是道啊!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。」這是中國文化,「可離,非道也。」「須臾」,這麼短的時候也不能離開,你一離開就沒了道,這也是「淨念相繼」。可惜一般人也念過孔子書,不甚明白,你看這句話要緊不要緊?

你能以淨念相繼、憶佛,管保你都往生。為什麼呢?說句不好聽的話,吃飯為了佛嗎?到了我臨死時,為什麼死呢?我為著佛死。為著佛死,存這個心就行了。不死不往生,你若活著,這個肉體怎麼去?到那個時候,你能以念著「我死也是為著佛」,有這個念頭,到時候有人來助念,幫助你,怕你忘了,問:「你為什麼死啊?」我為著佛死。你死時,存這個心就行了。

話再講多了,不勝其講,記住這一點就好,今天供養你們遠來的諸位客人。

(全文完)
(點選可放大)
【圖說】念佛的時候,要緊是「念茲在茲」。「憶」當「想」,注解叫「明記不忘」。

【前期連結】依法不依人.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