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邏末羅耆釐山(黑蜂山),在憍薩羅國西南三百多里,高聳特立,山峰高峭險峻,沒有崖谷,好像是一整塊完整的石頭。
引正王為了龍猛菩薩開鑿山壁,建立一座寺廟。在距離山峰十幾里的地方鑿開孔道,直通山下,再向上鑿開石壁。
寺宇的四周有長廊,裡面高臺閣樓,閣樓有五層,每層有四個院落,都建有精舍,各別鑄造與佛身一般高的金像,雕刻窮盡巧思、無量莊嚴,只用純金作為裝飾。並從山引注飛泉,周繞閣樓,流蕩於廂房之間。雕刻窗戶,照耀中間的房舍。
起初,引正王使用大量人力物力,建造這座廟宇。但是時日一久,人力疲憊,府庫空虛,工程卻還沒有完成一半,引正王非常擔心。
龍猛問王:「大王為什麼像是很擔心的樣子啊?」
王回答說:「我發了大心,想要建立廟宇,希望能夠堅固永存,一直到彌勒佛住世。但是工程還沒有完成,經費已經枯竭,每每擔心這件事情,便無法入眠,一直坐到了天亮。」
龍猛說:「請王不要擔心!建築廟宇積善積福,有無窮的利益。大王興發了弘大的善願,不要憂愁無法達成。今天回到皇宮,要好好放鬆休息;後天早晨,請您離宮出遊,去觀賞山野,然後再到這裡來商量營建廟宇的事情。」
大王聽了菩薩的話就照做。龍猛菩薩於是用神奇妙藥,滴在大石上,馬上就變成了黃金。大王出宮遊覽時看見黃金,非常高興,就迴轉馬車到了龍猛菩薩那裡,說道:「今天出宮遊覽,卻被神鬼所迷惑,在山林之中看到許多黃金。」
龍猛回答:「那不是被鬼迷惑。是你的至誠感應,所以有這些黃金,應該適當拿來使用,完成大事。」
引正王便用這些黃金來建造廟宇,完工後還有剩餘。於是在五層樓閣中,每層都鑄造了四大黃金佛像。結果還剩下不少黃金,就放在庫藏。又招集了千名僧侶,在廟宇中禮拜誦經。
龍猛菩薩將釋迦佛所宣講的教法,以及諸菩薩所解釋的論述,分門別類,收藏在廟宇之中。最上層放置佛像以及經論,最底層讓俗家弟子居住,並置放資產以及各種物品,中間的三層則是僧人居住的地方。
在以前的記錄中也載及後續情形:
引正王建造完成這座廟宇後,計算工人食用鹽的價錢,花費了九億金錢。
後來僧人發生爭論,到國王那裡請求仲裁。那時在寺中執事的在家弟子彼此談論說:「僧徒爭執,互相詰難,那些惡人趁機毀壞寺廟的名聲。」於是就把廟宇關閉,趕走僧徒。從那時候到現在,已經沒有任何僧眾居住。
遠遠眺望山巖,不知入山的門徑。有時山中人引導了解醫方的人,入山幫忙療養治病,都蒙面出入,也不知道路怎麼走。
憍薩羅國西南三百餘里,至跋邏末羅耆釐山(唐言黑蜂),岌然特起,峯巖峭險,既無崖谷,宛如全石。引正王為龍猛菩薩鑿此山中,建立伽藍。
去山十數里,鑿開孔道,當其山下,仰鑿疏石。其中則長廊步簷,崇臺重閣,閣有五層,層有四院,竝建精舍,各鑄金像,量等佛身,妙窮工思,自餘莊嚴,唯飾金寶。從山高峯臨注飛泉,周流重閣,交帶廊廡。疎寮外穴,明燭中宇。
初,引正王建此伽藍也,人力疲竭,府庫空虛,功猶未半,心甚憂慼。
龍猛謂曰:「大王何故若有憂負?」
王曰:「輒運大心,敢樹勝福,期之永固,待至慈氏。功績未成,財用已竭,每懷此恨,坐而待旦。」
龍猛曰:「勿憂。崇福勝善,其利不窮,有興弘願,無憂不濟。今日還宮,當極歡樂,後晨出遊,歷覽山野,已而至此,平議營建。」
王既受誨,奉以周旋。龍猛菩薩以神妙藥,滴諸大石,竝變為金。王遊見金,心口相賀,迴駕至龍猛所曰:「今日畋遊,神鬼所惑,山林之中,時見金聚。」
龍猛曰:「非鬼惑也。至誠所感,故有此金,宜時取用,濟成勝業。」
遂以營建,功畢有餘。於是五層之中,各鑄四大金像,餘尚盈積,充諸帑藏。招集千僧,居中禮誦。龍猛菩薩以釋迦佛所宣教法,及諸菩薩所演述論,鳩集部別,藏在其中。故上第一層唯置佛像及諸經論,下第五層居止淨人、資產、什物,中間三層僧徒所舍。
聞諸先志曰:引正王營建已畢,計工人所食鹽價,用九拘胝(拘胝者,唐言億)金錢。其後僧徒忿諍,就王平議。時諸淨人更相謂曰:「僧徒諍起,言議相乖,凶人伺隙,毀壞伽藍。」於是重閣反拒,以擯僧徒。自爾已來,無復僧眾。遠矚山巖,莫知門徑。時引善醫方者入中療疾,蒙面入出,不識其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