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問藏之身 身在則有餘
──韓愈〈符讀書城南〉
●逢原

韓愈,唐代古文家,諡號文,有子二人:長子韓昶,次子富平。據《韓昌黎詩系年集釋》注云:「此云符,則疑為昶之小字也。」城南是韓愈在長安時,建設的園林房舍,兒子在此讀書,韓愈作〈符讀書城南〉一詩勸他奮發上進。詩中這麼說:

木材依圓規曲尺作成器具,全在匠師的辛勤勞作。人能成為有用的人,是因為飽讀詩書的緣故。學習詩書必須勤奮才有收穫,不勤奮只能腹中空虛。

要知道起初大家的學習能力,並無賢愚的分別。由於有的人不肯勤學,於是踏入了不同的領域。如兩家的子女,孩提時都一樣聰明。年紀稍長,聚在一起遊戲,像一群魚兒看不出差別。到十二三歲,各人的才學便稍有不同。長到二十歲,漸漸拉大差別,像清溝對照污渠。三十歲骨骼成形後,有的化為龍,有的變為豬;有人像龍馬飛上天,早已把地上的癩蛤蟆拋在後頭了。有人成了馬前開路的兵卒,被官員鞭打到長膿生蟲。有人當了公卿宰相,住在深廣的府第裡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只在於學與不學。黃金璧玉雖是重寶,費盡心思也難以儲藏。學問藏在自身上,只要身在就用之有餘。

做君子還是當小人,和父母沒關係啊!自古三公宰相,多出身於農耕之家。而三公的後代,則又饑又寒,連頭毛驢都沒有。不要輕視經典文章,經書裡的言訓如肥沃的田地。下了一場大雨,因為沒有源頭,早晨還水汪汪,晚間就乾涸了。人若不通達古今學問,如同牛馬穿了衣服,仍是愚癡無知。為人處世陷入不仁不義中,還奢望什麼名聲讚譽!

此刻,你住的城南入秋了,陰雨初停,清新涼爽的氣息流蕩郊野。正好可以就著燈火,打開書卷來讀。我從早到晚都惦念著你,只望你能珍惜寶貴的光陰。我雖深愛你,但我必須教你對的道理,寫這首詩,就是勸你不要徘徊不前。

【後語】

北宋黃庭堅,曾書寫這首詩,書後有跋語:

有人說韓文公應當「開後生以性命之學」,提倡修身養性的學問,為何以「潭潭之居」的富貴利達為釣餌,誘導兒子讀書求顯榮?

黃庭堅說:「神宗熙寧、元豐年間,許多大儒的改制變法,所犯的過失,又有何可學呢?孔子說,齊景公擁有四千匹馬,死時,百姓不知如何來稱述他。伯夷、叔齊兄弟,隱居首陽山,以野菜度日,百姓至今還感念他們。韓文公作此詩,意在獎勵勸學,與孔子所言異曲同工,都是勸人應及時進德修業。」

【附】
〈符讀書城南〉 韓愈
木之就規矩,在梓匠輪輿。
人之能為人,由腹有詩書。
詩書勤乃有,不勤腹空虛。
欲知學之力,賢愚同一初。
由其不能學,所入遂異閭。
兩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。
少長聚嬉戲,不殊同隊魚。
年至十二三,頭角稍相疏。
二十漸乖張,清溝映污渠。
三十骨骼成,乃一龍一豬。
飛黃騰踏去,不能顧蟾蜍。
一為馬前卒,鞭背生蟲蛆。
一為公與相,潭潭府中居。
問之何因爾,學與不學歟。
金璧雖重寶,費用難貯儲。
學問藏之身,身在則有餘。
君子與小人,不繫父母且。
不見公與相,起身自犁鉏。
不見三公後,寒飢出無驢。
文章豈不貴,經訓乃菑畬。
潢潦無根源,朝滿夕已除。
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。
行身陷不義,況望多名譽。
時秋積雨霽,新涼入郊墟。
燈火稍可親,簡編可卷舒。
豈不旦夕念,為爾惜居諸。
恩義有相奪,作詩勸躊躇。
【圖說】韓愈告誡兒子,此刻,城南入秋了,天氣清新涼爽,正可以就著燈火,打開書卷來讀。


【前期連結】先學穿衣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