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論講錄.四十七
●簡智果講述 ●孟昌、淨業整理

【圖說】極樂世界「常有法王住持」,不會有佛前佛後,彌陀、觀音、勢至相繼成佛,如薪盡火傳。
頌文:正覺阿彌陀,法王善住持。
法王善住持

接著看第二句頌文「法王善住持」。這一句是讚歎極樂世界化主,不可思議度化眾生的功德。根據《往生論注》,法藏菩薩發願將來成佛時,所教化的西方極樂世界是:一、常有法王住持之世界。二、法王以善力住持之世界。「法王」是十方諸佛的尊稱。「法」者,法門也,指佛所說的一切教法,及其所開出的一切出三界、了生死的法門。「王」者,自在義。由於佛能善巧方便,運用這些教法(或法門)自在地度化眾生,故稱佛為「法王」。正如《普門品》上所說: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」佛善知眾生根性,故能隨類現身,鑑機施教,令一切眾生,無不得度,了生脫死,故尊稱佛為「法王」。

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「常有法王住持」的世界,絕不會有佛前佛後、無佛住世的情況,此乃就應身佛而說。因為法身佛、報身佛本來就常住世,阿彌陀佛的法身、報身,壽命都是無量的無量,永遠常住不滅,但是阿彌陀佛的應身,壽命則是有量的無量,是有生有滅的。因為應身是應眾生的機緣以為身的,若眾生得度的機緣成熟,佛即示現生;若眾生得度的機緣已盡,佛即示現滅。如「薪火」的關係,薪至火燃,薪盡火滅。「薪」喻「眾生」,「火」喻「如來」。「火」是燃燒或是熄滅,應身佛是出世或入滅,完全由「薪」作決定,即完全由眾生的機緣成熟與否作決定。

根據《觀世音菩薩授記經》記載,當阿彌陀佛的應身在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之後,示現入滅時,就在當夜,過了中夜分(晚上九時至凌晨一時),明相出現時(曙光乍現,天空最初呈現白色之時),觀世音菩薩便在七寶菩提樹下,結跏趺坐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佛號「普光功德山王如來」,繼續在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。當「普光功德山王如來」的應身示現涅槃之後,大勢至菩薩便接續在這個國土成佛,佛號「善住功德寶王如來」。現在的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都是法王子,都是候補佛,他們將來都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、安住,維繫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運,令其永遠昌盛、光明。

法王善住持──佛光威神力

其次,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乃「法王以善力住持之世界」。十方諸佛都叫「法王」,不過今則專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。「善力」是善功德力,所指為何?寺廟作晚課,最後念〈回向文〉時,有的會念慈雲懺主的〈小淨土文〉:「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願以淨光照我,慈誓攝我。」現在頌文所說的「法王善力」,就是指:一、佛光威神力。二、四八誓願力。

「佛光威神力」,佛光即指阿彌陀佛的光明。在大本《阿彌陀經》,釋迦佛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的光明,一連說了十二種名稱。其中之一是「無礙光」,何謂「無礙光」?小本《阿彌陀經》說:「彼佛光明無量,照十方國,無所障礙。」故阿彌陀佛亦名「無礙光佛」。阿彌陀佛的光明,具有度化眾生的功能,因此極樂世界的人民,乃至十方世界念佛的眾生,在阿彌陀佛無礙光明普照下,個個都心開意解,身心柔軟,法喜充滿,菩提善根日日增長,永遠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此即「佛光威神力」。

法王善住持──四八誓願力

其次略說「四八誓願力」。〈回向文〉說:「四十八願度眾生,九品咸令登彼岸。」阿彌陀佛在因地中,發四十八大願度化眾生。如今已經成就無上佛果,在西方極樂世界,以九品蓮華攝受十方世界的念佛眾生,往生到清淨的彼岸。西方極樂世界依、正二報,種種的莊嚴相,乃至十方世界,一切念佛眾生的道業,都蒙受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攝受和護持,所以十方世界的念佛眾生,得以不退轉、不墮落。如同慈母伸出柔軟的手臂,提攜著幼兒,幼兒走路時,才不致跌倒或迷失方向。

以上略說西方極樂世界教主──阿彌陀佛,常以二種善功德力──佛光威神力與四八誓願力,來攝受、護持眾生,令一切眾生都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都安住於唯一成佛的教法(一乘法)之上,令一切眾生皆得當生成就,皆得一生成佛。此即「法王善力住持」之義。

為了說明法王善住持念佛眾生,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在《往生論注》說了兩個比喻:一、黃鵠呼子安,千齡更起;二、魚母念持子,經澩不壞。茲略說如下:

法王善住持──如黃鵠呼子安

「黃鵠呼子安,千齡更起。」黃鵠是一種鳥,也有寫為「黃鶴」。子安是仙人的名字。根據《南齊書.州郡志》載:「仙人子安,嘗乘黃鵠過此」,故名「黃鶴樓」。據說,這就是座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黃鶴樓命名的由來。唐朝大詩人崔顥有一首詩寫黃鶴樓,其中前四句是這麼說的:「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餘黃鶴樓。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雲千載空悠悠。」詩文中的「昔人」是指古人,指誰?說法不一,其中有一說,就是指仙人「子安」。

根據《列仙傳》記載,從前有一位子安仙人,來到安徽宣州的陵陽山,跟仙人竇子明學仙術,一共學了二十年。子安仙人常常騎著黃鶴,雲遊天下。有一次,子安仙人騎著黃鶴經過武昌的蛇山,在一座高樓上稍作休息。因為有這段故事,所以後人就稱這座樓為「黃鶴樓」。不久,子安仙人死了,死後葬在陵陽山下,而那一隻經常伴隨子安雲遊天下的黃鶴,就常常棲息在子安墓園旁的樹上,且經常發出音聲,似乎叫著「子安,子安……」,久久不忍離去。

在《略論安樂淨土義》,也記載這段故事,並且說:「黃鶴呼子安,子安還活。」經過這隻黃鶴情意深厚懇切的呼喚,子安仙人竟然在千年之後,又活了過來。曇鸞大師引這一則公案,是以黃鶴比喻阿彌陀佛,以子安比喻十方世界念佛的眾生。若想獲得法王阿彌陀佛的善力住持,唯一辦法,就是「一心念佛」。只要一心念佛,則「以此念佛因緣,得入如來大誓海中,承佛慈力,眾罪消滅,善根增長。」將來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花開見佛,即聞佛乘,頓開佛慧,廣度眾生,滿菩提願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子安仙人騎黃鶴,經過武昌蛇山的一座高樓休息,所以後人就稱這座樓為「黃鶴樓」。


【前期連結】往生論講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