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.十六
●吳希仁 講述 
●智光、淨業整理
    
(點選講表可放大)

蕅益大師的釋義,分成四個大段,前面已經介紹兩大段。

次第用意

第一大段是次第宗旨,說明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為什麼安排在第二十四個次第?因為這個次第有佛的特殊用意在。

古德曾說二十五圓通安排的次第,如同古代打仗時安排軍陣,隊伍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主帥,主帥會安排在哪裡呢?主帥大概都是安排在最後面,這是最重要的人物,在後面可以運籌帷幄,指揮若定;其次,比較重要的就是先鋒和後衛,一個前面,一個後面,都要有特殊的安排。

在二十五個圓通當中,二十一個圓通都依照原來十八界、七大的順序,只有四個圓通是變動位子的。哪四個圓通呢?一個就是第一音聲圓通,觀聲塵;一個就是第二十五耳根圓通,六根中的耳根,安排在最後。聲塵安排在第一,耳根安排在最後,為什麼呢?因為這一部經當機者是阿難尊者,他是多聞第一,所以必須以耳根觀音聲,這樣子來證入圓通。

其次,七大當中,火大本來是第三,現在也推到前面,列七大的第一。七大當中先列火大,是什麼關係呢?警示我們學佛多聞的人,在研讀教理當中,還要注意調理自己的習氣,伏斷自己的習氣,尤其娑婆世界眾生的煩惱習氣當中,淫欲的習氣最重,這很重要。

第四個就是大勢至菩薩,依根大證入圓通。本來是地水火風空根識,應當是根大在識大之前,現在殿後,往後排順序,殿在識大之後,就是第二十四。那又是什麼用意呢?

耳根圓通,是契我們閻浮提眾生之機,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也一樣,也契我們閻浮提眾生之機,主要是契機。不但是契機,同時也是契理,契什麼理呢?蕅益大師引用智者大師所講,《摩訶止觀》裡面統攝所有的三昧,曰「四種三昧,同名念佛」,都可以叫做念佛三昧。尤其是我們所修的淨土念佛法門,這念佛三昧是所有三昧當中最為殊勝的,它能夠統攝所有一切的三昧。這是說明次第的用意,同時也解釋了「念佛圓通」這四個字的經題。

蕅益大師的《文句》,可以說要言不煩,還有就是祖師的注釋,前人注過的他不注,前人沒有注到的他才注。

接著第二大段是釋菩薩名,就是在補充解釋經題中的大勢至菩薩,介紹大勢至菩薩,這也解釋得非常簡要。

(待續)


【前期連結】念佛圓通章講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