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廬老人之《梵音集》中,創作了佛教歌曲《佛教青年》,歌詞為:
天臺五時八教,第一《華嚴》時,也就是佛陀成道最初的三七日,此時段唯說《華嚴》,就好像日之初,先照高山(雪山)之時。三七日中之教法,是正說圓教,兼說別教。說法的對象是別教之大菩薩,與圓教的上根利器。其所象徵,好似活力十足,積極向上的青年。佛教信眾中,青年乃是菩薩活化在人世間,最好的體現。
雪公以《佛教青年》為題,一是暗喻菩薩的志願,二為勉諸佛弟子發菩薩誓願,三在自許永保佛教青年之新鮮朝氣。
《華嚴》初教闡中道諦理,智者大師以「乳味」喻之;乳之味,雪公更以新鮮之朝氣代之,甚合於太陽初出之時,晨曦破暗,萬物光被,生靈開眼,暢快適意。縱有浮雲,燄自耀然;何以故?蓋因所照之雪山乃極高之處,浮雲怎麼能夠上得了那至高的雪山之巔,遑論遮住。
學佛的終極目標,在成佛。佛者,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。操守修行,要等齊於雪山,一般高。應似雪山之雪,同樣潔白。智慧要能比擬於日輪的相狀,既光且圓,開一切種智。也就是說,要以文殊菩薩為標竿,究竟成就,以臻「相好莊嚴,圓光映徹」。
菩薩的誓願,是慈、悲、喜、捨,該當平等無分別地普遍加被於世間的一切(包括有情世間、無情世間與器世間)。「大無畏」,是要向觀世音菩薩十四種無畏功德看齊。「不疲厭」,是要效法普賢十大願王,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「縱然入地獄,也要把地獄莊嚴」,要我們青年學習地藏王菩薩的大願。盛讚四大菩薩,真乃佛教青年之楷模也。
雪公勉勵佛子要有青年的朝氣,能「精進!精進!向前!向前!」如日光有強烈熱力的精神氣魄,發起地藏菩薩──「眾生未得盡度彼岸 我不取涅槃」的恢弘大願。如此這般,方能當得起「佛教青年」的稱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