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倫采風
●編者
聖說為經

古印度,稱聖人的經典為「綵線、席經、井索、聖教」。經典如「綵線」貫串花鬘,經典如織席的「經線」可持住緯線,經典如「井索」可汲出水,經典即是聖人教誨。古德見中國聖人所言皆為「經」,賢人說的稱「傳」,於是借「席經」的經,稱佛所說皆是「經」。(見續法大師《八大人覺經疏》)

解決世紀問題

七十年代,在歐洲國際會議,英國史哲學家湯恩比說:「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問題,只有『中國孔孟學說』與『大乘佛法』。」教皇鼓勵天主教神父訪問佛教,並與佛教對話。這都是受了湯恩比博士的影響。(《佛光普照西方──英國中小學必修佛教課》)

敝衣猶愛惜

明末,洪承疇被清兵俘虜,清太宗皇太極命范文程去勸降,洪承疇謾罵不停。范文程善加安撫,與他談今論古。梁上的灰塵,恰好落在洪承疇的襟袖,他便不停拂拭。范文程見此,即刻告辭回去,稟告皇太極:「洪承疇不會死,衣服髒了尚且如此愛惜,何況是身體?」洪承疇最後投降。(《清稗類鈔.譏諷類》)

見杖如見母

雪公說,普通人見國家總統、院長即知恭敬,入寺廟見佛像則不如是。有偷佛寺者,甚至在寺中殺盜淫妄。戰國時,專諸粗野人,好勇鬥狠,但很孝順。母親去世,以母杖交付妻子,代表母親,以後見杖,如見母親。今之學佛者,尚不如此粗鄙之人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明倫采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