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曾任少師的鍾離瑾,一家人皆有念佛往生的事蹟。
《佛祖統紀》中記載,鍾離瑾年幼即侍奉母親任夫人。任夫人平時精修淨業,到了九十八歲高齡,起居都如平常一樣,可說是福壽又康寧。
某日任夫人突然告誡鍾離瑾說:「人人皆有彌陀,無奈不知。倘能念念西方,自能安住歸家。」並說明天就要回去了。隔日早晨,任夫人焚香誦佛,像平時一樣做完功課後,合掌而逝,安詳自在。
鍾離瑾平時日課利益二十事,行持精勤。後來,鍾離瑾遇慈雲懺主遵式大師,一同討論往生指要,於是更加精勤修持,篤信淨土。
鍾離瑾之母任夫人,平素供奉一尊栴檀佛像,鍾離瑾繼母之志,更專志念佛。某次念佛時,此尊佛像眉間,忽然迸出數顆舍利,這真是佛菩薩示現的瑞相啊!
鍾離瑾到開封府任職時,某天夜裡,突然告訴家人們說:老母親告訴我,我往生的日子要到了。於是盤腿趺坐,自在而逝。鍾離瑾往生前一天,全家人夢到鍾離瑾乘坐青蓮花座,並有仙樂異香,清淨大海眾等迎接往生西方,可謂非常殊勝。
鍾離瑾的兒子鍾離景融,也繼續父親之志,平時常誦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。曾作一首偈頌,認為若能識得彌陀,彌陀就在自己家中。
鍾離景融往生的情形也很殊勝:某一晚,鍾離景融請僧人妙應師父恭誦《普賢行願品》,鍾離景融虔敬恭聽後,兩手結印而逝。
鍾離瑾及其母任夫人、子景融,三代皆得生淨土;而鍾離瑾的曾孫了義法師,也往生西方。一家人皆念佛往生,堪為淨土聖賢傳記中之殊例!
《西歸直指》指出,鍾離瑾的一生是「出則盡瘁國事,入則不寐念佛」,可謂在家學佛的表率。
鍾離瑾,會稽人,位至少師。幼事母任夫人。夫人精修淨業,年九十八起居如常。忽戒瑾曰:「人人有箇彌陀,奈何拋去。念念無非極樂,不解歸來。翌日予將行矣。」及晨起焚香誦佛,過於常課,合掌而化。
瑾日課利益二十事。……尋為浙西憲,與慈雲懺主論往生指要,清修彌篤。自夫人有栴檀佛像,常頂戴行道。公繼其志,像眉間忽迸出舍利數粒。未幾,知開封府。忽夜半起謂家人曰:「夫人報我往生之期至矣。」即加趺而逝。前一日,舉家夢公乘青蓮華座,仙樂異香,海眾迎之西去。計其年正一紀。(宋)
鍾離景融,少師第七子,官朝請大夫。常誦觀經念佛不輟。挂冠棄仕,結茅儀真東園側。嘗曰:「識得彌陀,彌陀彌陀;不識彌陀,奈何奈何。不識彌陀,彌陀更在西方外;識得彌陀,彌陀秖在自己家。」一夕命僧妙應誦《普賢行願品》。炷香敬聽畢,兩手作印而化。
自任氏少師大夫,三世得生淨土。曾孫松居於婺,乾道中奉祠吳郡,與寶積實師東平呂洎等,結社念佛。無所疾,忽端坐西向,合掌而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