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十三
●雪窗研學小組
【經文】
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有七寶池,八功德水,充滿其中。池底純以金沙布地,四邊階道,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合成。上有樓閣,亦以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,而嚴飾之。池中蓮華,大如車輪,青色青光,黃色黃光,赤色赤光,白色白光,微妙香潔。
【要解】
上明住處,今明生處。寶池金銀等所成,不同此方土石也。……
樓閣是住處及法會處。但得寶池蓮胞開敷,便可登四岸,入法會,見佛聞法也。
〔研討〕
問:依經文脈胳,釋迦牟尼佛是如何介紹極樂世界?
答:這一段脈胳科判要分清楚。
釋迦牟尼佛要介紹極樂世界,不先急著介紹極樂世界的主角───阿彌陀佛及其人民,而先介紹「生處」。裡面的環境,即依報,先研究我們往生以後出生的地方有何快樂。
我們的身體要依靠環境才能存活,故稱環境為依報。所以先介紹環境,也就是我們生到極樂,能生到什麼環境。
環境要如何介紹?先從大的地方介紹,名稱要先定出來,這個世界叫做極樂,這個環境是極為殊勝快樂的。簡單講,「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」,這是最重要的關鍵。無有苦,單講樂,就反顯我們這邊沒有這些樂。
「但受諸樂」,受那些樂?第一是大環境,即住處「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」,都是四種珍貴寶貝打造的。接下來,就每一部分介紹,一一道出細節。
問:前面一段已經講了大環境「住處」。這一段經文:「上有樓閣,亦以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,而嚴飾之」,蕅祖的注解「樓閣是住處,及法會處」。《要解》說「上明住處,今明生處」,為什麼又說這裡的樓閣才是住處?
答:雪公在別的地方講到這一大段經文,共提到三處七寶,不管那一種設備都是七寶打造而成。第一生處,為此處所研討的;第二住處,樓閣是住處;第三居處,即前面「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」,是大環境。
住處這兩個字有兩種解釋,一個是居處生活的大環境,一個是供人住在裡面的樓閣。
上一段蕅祖是以四土莊嚴來解釋「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」,所以欄楯、羅網、行樹,代表著整個極樂世界的環境,然後再就細部加以解說。
釋迦牟尼佛在介紹極樂世界,有層次、有動線,很具善巧方便。如果我們懂得,依報的莊嚴就會一層一層展現。前面是我們居處的大環境,現在是生處,小環境中的一個樓閣,是住的小地方,這是兩個層次的不同。
問:釋迦牟尼佛這一段講生處,總共介紹了幾個元素?有幾個重點?
答:如果樓閣是住處,生處則有五個重點:七寶池、八功德水、池底金沙、四邊階道,及池中蓮花。
問:「上有樓閣」的「上」,是指水池上面?還是岸上?
答:就兩方面來講,有通例,有別例。
我喜歡住水上人家,難道阿彌陀佛不會滿我的願嗎?
按照經文,是說在階道之上。蕅祖也說:「但得寶池蓮胞開敷,便可登四岸,入法會,見佛聞法也。」
但是其他經典講到,樓閣是可以飛的,既然可以飛,當然也可以飛到寶池之上、飛到樹上。
問:經文提到「池中蓮花」,我們知道這個蓮花很大一朵,那一個池子是否只有一朵蓮花?還是有好幾朵蓮花?
答:極樂世界蓮花是「微妙香潔」,其中妙者,「無礙曰妙」,十方眾生發心念佛,華即標名,所以有很多蓮花。
問:那裡只有一個池,或者有很多池呢?
答:玄奘法師翻譯的版本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曰:「處處皆有七妙寶池」,極樂世界不會只有一個池塘,到處都有,不會這麼單調。
問:釋迦牟尼佛用很多特色,來描述生處的莊嚴殊勝,例如用七寶莊嚴池塘,水具八功德,而池底是金沙布地。四邊階道也沒單調的講,而是形容由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瓈合成的,樓閣則用七寶所建築。蓮花也不單調講蓮花,而是微妙香潔。生處的每一部分,都特別介紹內涵或本質,用意在哪裡?
答:雪公的《阿彌陀經義蘊》分三點來講,使兩地合觀,當生欣厭。
第一、教眾生捨穢土之粗色塵,換取極樂的妙色塵。
第二、就時序、時劫來講,教眾生捨穢土之苦觸塵,換取極樂的樂觸塵。
第三、就香上來講,教眾生捨穢土之濁香塵,換取極樂的潔香塵。
前面科判「約所受用釋」,下面有括弧文字:「此亦轉釋上『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』之故,下『廣釋』一科亦然。」也就是說,「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」這一段,也是轉釋「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」,這兩句話是整個《阿彌陀經》兩個綱領,下面「廣釋」每一段都要扣住這兩句話。
此處釋迦牟尼佛只是介紹:池是七寶、水是八功德、池底是金沙、階道是四寶、樓閣是七寶、蓮花是微妙香潔,但受這些諸樂。而後面還有一層「無有眾苦」。
釋迦牟尼佛只是把樂一一揭示出來,不是普通的樂,而是極樂。極樂的背後,就要讓我們想一想,娑婆世界的池、水、池底、階道,是什麼作的?樓閣是用什麼建築的?蓮花是什麼樣的品質?這是要讓我們往後面「無有眾苦」去想。
這是釋迦牟尼佛講這段經文背後的含義。「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」,讓我們深信不疑,而且啟發歡喜心,往生極樂世界,厭離娑婆世界。
(待續)
【圖說】釋尊用很多特色,來描述生處的莊嚴殊勝。極樂娑婆兩地合觀,當生欣厭。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