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皇在咸陽宮設宴,僕射周青臣頌揚始皇功業及威德,始皇很高興。博士齊人淳于越進諫說:「做事不效法古代而能長久不敗的,我沒有聽過。青臣當面阿諛,來加深陛下的過錯,實在不是忠臣。」
丞相李斯不以為然,認為愚蠢的讀書人不能理解時代變化。現在已經頒布統一的法令,士人不學習現今制度而一味仿古,因此責怪現行的社會制度,實在是惑亂百姓的聽聞。
於是李斯建議始皇禁止私自傳授學問,不可議論國家制度、教化,不能自我吹噓求稱譽,不能黨徒勾結造成君主權威下降。
並請求命令史官把不是秦國的典籍燒掉,私藏《詩》、《書》、諸子百家的書,全部焚毀。私下討論《詩》、《書》的在市中處死;稱讚古代批評現今的,誅殺全族;官吏知情而不檢舉的,與他同罪。命令下達後三十天,不燒掉書籍,就在臉上刺字,發配邊疆,白天守邊防,夜裡築長城。
唯有醫藥、卜筮、種樹一類的書不燒毀。如果要學法令,需到官吏那裡學習。
始皇下令照李斯建議辦理,這就是始皇焚書,也是李斯重法的表現。
三十五年,開闢道路,挖山填谷,修建大道連結九原、雲陽兩地。建造前殿阿房宮,殿堂可容萬人,殿下可以豎立五丈高的旗幟。周圍架起閣道,象徵天下閣道越過天河直至營室。
刑徒七十多萬人,分批營建阿房宮或驪山。關中有宮殿三百座,關外四百多座,遷徙三萬戶居住驪邑,五萬戶居住雲陽,皆免除十年徭役。
盧生告訴始皇,找不到靈芝仙藥及仙人,是因有東西會傷害他們。所以君主需隱蔽行蹤,真人就會顯露。始皇羨慕真人的奇幻與長生不老,從此就自稱真人,不稱朕。
始皇下令,咸陽附近二百里內的二百七十座宮殿,空中架設夾道,和地面上的甬道連起來,把帷帳、鐘鼓、美人安置其中,不得遷移。
所臨幸之處,若有人說出去即處死。有一次,始皇臨幸梁山宮,從山上望見丞相隨從車騎眾多,很不高興。宮中侍從把這件事告訴丞相,丞相就減少隨從車騎。始皇很生氣,認定是宮內人泄漏自己的話,但審問後沒人認罪,就逮捕當時身邊的人,並且全部殺了,從此以後沒人知道他的行跡。聽理國政,群臣受命,都在咸陽宮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