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易散記:周易下經
革卦象傳、六爻
☯ PDF
●自明

象傳曰:「澤中有火,革。君子以治曆明時。」

「澤中有火,革。」

崔憬注:「火就燥,澤資溼,二物不相得,終宜易之,故曰:澤中有火,革也。」

李氏纂疏:「火性陽,故就燥。澤性陰,故資溼。即乾文言所謂:水流溼、火就燥也。二物不同性,故不相得。終宜改易,故曰:澤中有火,革也。」

「君子以治曆明時。」

虞翻注:「君子,遯乾也。曆象謂日月星辰也。離為明,坎為月,離為日,蒙艮為星,四動成坎離,日月得正,天地革而四時成。故君子以治曆明時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遯卦的外卦為乾,乾陽為君子,故虞注云:「君子,遯乾也。」尚書堯典曰:「乃命羲和,欽若昊天,曆象日月星辰,敬授人時。」故虞注:「曆象謂日月星辰也。」注「四動成兩坎離」者,九四不正,變動,則上體成坎,二三四互體成坎,下體本是離,故云「四動成兩坎離。」離嚮明(說卦傳:嚮明而治。)為「明」。坎為月,離為日(說卦傳文)。旁通蒙卦,上體是艮,革自遯來,遯之下體是艮,艮為小石(說卦傳文)。春秋僖公十六年左傳「隕石于宋五,隕星也。」故虞氏謂「艮」為星。四動成坎,離日正于下,坎月正于上,故虞氏謂「日月得正。」天地革變,而四時成象。王氏弼云:「曆數時會,存乎變也。」故象傳曰:「君子以治曆明時也。」


初九。鞏用黃牛之革。

干寶注:「鞏,固也。離為牝牛,離爻本坤,黃牛之象也。在革之初,而无應據,未可以動,故曰:鞏用黃牛之革。此喻文王雖有聖德,天下歸周,三分有二而服事殷。其義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「鞏,固也。」爾雅釋詁文。「離為牝牛。」荀九家說卦文。離中爻自坤來,坤土色黃,又為子母牛(說卦傳坤為子母牛),故有黃牛之象。革卦自遯來,故與遯二爻同辭,詳見彼注。初九在革卦之初,對九四,无正應,在初,无下爻,故又无據,未可妄動,故曰「鞏用黃牛之革。」以喻文王有聖德,固守臣志而不變。毛詩周頌閔于小子之什酌章云:「遵養時晦。」鄭氏玄箋云:「於(音烏)美乎文王之用師,率殷之叛國以事紂,養是闇昧之君,以老其惡,是周道大興而天下歸往矣。故有致死之士助之。」論語泰伯篇曰:「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。」是其義也。


象傳曰:「鞏用黃牛,不可以有為也。」

虞翻注:「得位无應,動而必凶。故不可以有為也。」

李氏纂疏:「以九居初為得位,與四敵應為无應。无應而動,其動必凶。故不可以有為也。」


六二。己日乃革之,征吉无咎。

荀爽注:「日以喻君也。謂五已居位為君,二乃革,意去三應五,故曰己日乃革之。上行應五,去卑事尊,故曰征吉无咎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博雅曰:「日,君象也。」故荀氏曰:「日以喻君。」謂九五已居乾位為君,二乃革之,近去三,遠應五,故曰「己日乃革之。」二,上行應五,去三之卑,事五之尊,故曰「征吉无咎也。」伏蒙互體震為足,故此爻言「征」,象言「行」也。李疏案語:「二體離日納己,(納甲,離納己。)故曰:己日。公羊傳:(宣公八年。)乃者難也。時久而事極,猶難之而後動,不輕革也,故己日乃革之。二應于五,為四所隔,宜有咎。四革之正,二往應五,故:征吉无咎也。」


象傳曰:「己日革之,行有嘉也。」

崔憬注:「得位以正,居中有應。則是湯武行善,桀紂行惡,各終其日,然後革之,故曰己日乃革之,行此有嘉。」

虞翻注:「嘉,謂五,乾為嘉。四動承五,故行有嘉矣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

崔注○以六居二位,為「得位以正。」以二應五為「居中有應。」書經周書泰誓:「我聞吉人為善,惟日不足,凶人為不善,亦惟日不足。」故行善行惡,必各終其日。待善積惡盈,然後善可革惡,故曰「己日乃革之。」日行中正,上應乎五,故「有嘉也。」初雖得位,而與九四為敵應,无正應,故干氏寶於初爻引文王服事,以明「不可有為」之意。二得位得正,又有正應,故崔氏引湯武革命,以明「征吉无咎」之義也。

虞注○「嘉謂五」者,五,為乾。乾文言傳曰:「亨者,嘉之會也。」故「乾為嘉。」九四不正,動承九五,六二往應之,陰陽相得,五必嘉二,故「行有嘉也。」




【前期連結】革卦彖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