偉大史家司馬遷:
秦始皇本紀.六
●王令樾
問罪坑儒

侯生、盧生商量說:「始皇生性剛愎暴戾,自以為是,一直稱心如意,為所欲為。而且專用治獄的官吏,喜歡以刑罰殺戮建立威嚴,臣子因恐懼而欺騙皇帝。皇帝日益驕橫,所以不能再幫他尋找仙藥。」於是就逃走了。

始皇聽說後非常氣憤,又認為在咸陽的一些儒生,製造怪誕邪說惑亂百姓。於是派御史審問儒生,要儒生互相告發,來免除自己的罪過,最後活埋四百六十多人,這就是前有焚書,後有坑儒的典故。

其後又派遣大量徒夫、奴隸戍守邊境,長子扶蘇勸告如此會天下動亂,始皇一氣之下,就派扶蘇到北方上郡,去監督蒙恬。

迷信長生

三十六年,有流星墜落地面變為石頭,有人在石上刻下「始皇帝死,土地分割」。經審問,沒有人認罪,就把在石頭附近居住的人全部處死,並火燒這塊石頭。始皇鬱悶,令博士作〈仙真人詩〉,這是中國遊仙詩的起源。

三十七年,始皇出外巡行,左丞相李斯隨從,到雲夢,朝向九疑山祭虞舜。浮江而下,登上會稽山,祭祀大禹,又望祭南海,樹立石碑,頌揚秦朝的功德。

返回時到琅邪。方士徐市等人,耗費很多錢財,卻幾年都找不到蓬萊仙藥;為免於受到譴責,就欺騙始皇說常被大魚襲擊,所以到不了蓬萊,希望派擅長射箭的人一起去射死牠。從琅邪往北到達榮成山,沒有大魚出現。到了之罘,看見大魚,射死一條。始皇為求長生的荒誕行為,竟然如此這般。

沙丘之變

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病了。始皇怕說死,群臣沒人敢提死的事情。

始皇病情日益加重,就寫信給公子扶蘇說:「回來咸陽參加我的喪禮,並埋葬我。」此詔書蓋上皇帝印璽加以密封,付與掌管事務的趙高,但還沒有交給傳遞的使者。

七月丙寅,始皇死於沙丘宮。丞相李斯怕始皇眾多兒子及國內百姓趁機造反,就封鎖訊息,不宣布死訊。把棺木裝在轀輬車中,由親近的宦官陪乘。所到之地照舊送上飯食,百官照樣上奏國事,宦官就從轀輬車中,批准他們所奏之事。

只有始皇的兒子胡亥,及趙高和幾個親近的宦官,知道始皇已死。

趙高曾經教胡亥學習文字、刑獄法律,因此與胡亥很親近。趙高、胡亥、李斯私拆先前要給扶蘇的詔書,另外假稱丞相李斯在沙丘接受始皇遺詔,立胡亥為太子。又另寫詔書給扶蘇、蒙恬,責備他們的罪狀,賜死他們。

這些事因為相關於李斯、趙高、二世,所以詳細記載在〈李斯傳〉中。趙高害扶蘇,幫助胡亥繼位,此事後來歷史上稱為沙丘之謀或沙丘之變。

胡亥等人繼續前進,正值酷暑,轀輬車散發出臭味,就命令隨從官員每車裝載一石鮑魚,魚臭可以遮蓋始皇屍體的臭味。

胡亥等人回到咸陽,宣布始皇死訊。胡亥繼位為二世皇帝。九月,把始皇葬於酈山。

(待續)


【前期連結】秦始皇本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