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前定錄》一書,為唐朝鍾輅所著,他任職校書郎時,利用閒暇集錄編輯,共二十三則,都是記載「前世已定」的故事。有時不免於牽強附會,但含有勸戒之意。鍾輅在自序中說:「庶達識之士,知其不誣,而奔競之徒,亦足以自警。」
今謹列書中所載的一則故事,語譯如下:
韓滉,唐朝中期政治人物。肅宗時入仕,為監察御史十多年,以廉潔公正著稱;代宗時任戶部侍郎判度支,對於當時不振的財政頗有助益。後為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加金紫光祿大夫。貞元二年,加封晉國公。
韓滉任職中書府時,有一次,召換一名差役。這個人沒有按時拜見,韓滉很生氣,想問明原因。
差役說:「我不幸,除在您手下辦事,還兼屬陰司的工作。」
韓滉說:「既然歸屬陰司,你有什麼職責?」
差役說:「我負責管理三品以上官員的飲食材料。」
韓滉說:「既然如此,那我明天應當吃什麼食物?」
差役說:「天機不可洩漏,不能說出來,請讓我先記錄在紙上,過後再驗證。」
第二天,皇帝召見韓滉,正好遇到掌管膳食的官吏給皇帝送飲食。有一器皿放著米粥,皇上賞賜一半給韓滉享用。退下後,韓滉感覺肚子脹氣。請來醫生,飲用過橘皮湯,腹脹就好了。韓滉拿出差役所寫文字,當天所吃的東西,全都跟差役寫的一樣不差。
韓滉問差役:「人間的飲食,難道都有列冊管理嗎?」
差役答說:「三品以上的官員,飲食每天安排支領。五品以上官員,有權位的,十天計算一次;無權位的一個月計算一次。六品至九品的官員,每季計算一次。而無俸祿的老百姓,則是每年計算一次。」
《淨土資糧全集》撰者莊廣還云,故知每個人的飲食各有分,不論豐盛或簡約,都絲毫無差錯。所以龍舒居士說:「人生受用之數有限,限盡則早終也。」人生受用的飲食,數量是有限度的,若揮霍用盡,將提早終亡。佛法說,有人是「壽盡死」,如大富人死後,留有餘財;有人是「福盡死」,福享盡後,飢餓凍死。「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,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」,聰明人就應有此見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