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農夫,見佛經過,心中雖喜,卻不去禮佛。人問:「為何不去禮佛?」農夫說:「田未耕完,種子也未下。若要見佛,須待有閒暇。」佛跟阿難說:「佛很難遇到,他竟如此懈怠。這位農夫已錯過六尊佛,不得度化,不僅是今天才錯失得度機會。」(見《懈怠耕者經》)
臺大中文系教授臺靜農先生,在〈北平輔仁舊事〉,寫道:「六、七十年前舊京的文化背景,自有它的特異處。那裡有許多人,靠著微薄的薪俸以維持其生活,而將治學研究作為生命的寄託,理亂不聞,自得其樂。一旦被羅致到大學來,皆能有所貢獻。」(見《龍坡雜文》)
勝聞居士,請弘一大師寫遺訓。弘祖自認修行疏忽,學理也淺,怎敢妄談玄妙的境界道理。謹錄平生不敢忘懷的一章《論語》,回應所囑。《論語泰伯篇》:「曾子有疾,召門弟子曰:啟余足,啟余手。詩云:『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』,而今而後,吾知免夫!小子。」弘祖說:「這是我平生得力處,願共勉焉。」
雪公云,學佛者起心動念,與不學佛者不同。普通人為生活起心動念,皆為「是非」起心動念,孔子曰:「小人閒居為不善」。學佛若有功夫,不思善、不思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