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銗鏤」流行於西漢,頸高而長,蓋頂如山巔般嶇嶁故名,為當時食器、酒器。此器為青銅器,青銅器乃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,包括炊器、食器、酒器、水器、樂器、車馬飾、銅鏡、帶鉤、兵器、工具和度量衡器……等,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 漢時代。漢代銅器已朝生活日用器皿方面發展,製品以素雅為風尚,與商、周、戰國時期的多飾花紋有別。
此器通高十八.八公分、口徑八.二公分,分器蓋、器身與提梁三部分。縮頸凸腹、提梁寰底,三足作熊形,通體光素。蓋上蹲伏三獸為鈕,獸首高昂;蓋頂中浮雕蟠成圓形之怪獸,取下倒置,可作容器使用。提梁扁平,兩端作雙龍形,嘴銜住短鍊與肩上半環相連,素雅穩重。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