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說楞嚴是妙蓮
●行健
【圖說】曾鳳儀說,我發心把《楞嚴經》書寫在石頭上,希望彌補智者大師的遺憾。

古德云:「開慧《楞嚴》,成佛《法華》。」欲開智慧,須學《楞嚴經》。要了解成佛之道,則需要研究《法華經》。

蕅益大師《閱藏知津》云:「《楞嚴經》為宗教司南,性相總要,一代法門之精髓,成佛作祖之正印。」此經注疏多至百家,最少也有七十家。太虛大師說本經對中國人的根性有甚深因緣,經過天台智者大師殷勤拜求,傳來中國後,歷代廣共宏揚。本經義理最為廣大通徹,含量最廣,兼該禪、淨、律、密、教,其弘傳與禪宗、天台、賢首、儒四家有深淵源者,繼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弘揚者,代不乏人。諸如禪家的永明智覺禪師、天如維則禪師,賢首的長水子璿法師、交光真鑑法師,天台的幽溪法師、靈峰蕅益法師,儒家的曾鳳儀、錢謙益等。

曾鳳儀,明朝人,官至禮部郎中,在他所著《楞嚴經宗通》的緣起文中,述《楞嚴經》傳入中國的奇特因緣,以及他撰寫本書的緣由,語譯如下:

智者大師 解法華經

從前天台智者大師,拜南嶽慧思大師為師,獲證「法華三昧」,能攝一切法歸於實相,親見靈山《法華》一會,尚未結束。從此以後,大師閱讀各種經典,疑惑完全消除。等到解釋《法華經》六根清淨的意義,遲疑不決了很久。有一位西域來的僧人告訴他說:「天竺有《楞嚴經》載明六根的功德,能夠與《法華經》相互證明。」

智者大師於是思念嚮往《楞嚴經》,每天早晚向著西方遙拜了十六年,南嶽天台寺左側有拜經臺遺址。距智者大師一百多年之後,《楞嚴經》才傳入中國,經過房融宰相的筆受潤飾,再由懷迪法師的證譯。文字雅正,中國的學士大夫大多讀誦此經。

石刻經文 注解義理

我總共去過拜經臺三次,每次都徘徊不忍離去,讚歎古人繫念聖典,經過了十多年仍不及見到。現在《楞嚴經》充滿了書店,卻棄置在一邊不再有人觀看,這是什麼原因呢?我因此發心把《楞嚴經》書寫在石頭上,差遣工人鐫刻之後,砌成石室,以使造訪拜經臺的人,周圍環繞閱讀,都說《楞嚴經》來到中國了。希望能為智者大師彌補一件缺憾的事情。

我端身正坐,將要提筆書寫《楞嚴經》的時候,忽然興起了一個念頭,我所書寫的是文字,而不是義理。智者大師希望這本經傳來中國,無非是想要人人都知道有此經的義理。例如玄沙師備禪師,因為閱讀《楞嚴經》,發明心要,深入於經義。一直到靈巖仲安禪師、長水子璿法師、竹庵士珪禪師、黃龍慧南禪師,以及紹隆禪師、安民禪師等,無不是因為《楞嚴經》而開悟,這些宗師並未辜負此經遠來中國啊!

智者所解 契合楞嚴

假使順著經文一字一句的解釋,經文的意思逐漸通達,而且注解累積到數十家之多,經義卻愈離愈遠,這是不去探求心性的過失。因此,能夠悟明心性,此經雖然未傳到中國,而智者大師依據言教建立義理,往往與《楞嚴經》契合;沒有悟明心性,雖然每天面對《楞嚴經》,而此經如同仍然留在西域,即使此經充塞整個中國,又有什麼利益呢?禪宗祖師認為文字見解不足崇尚,而竭力掃除之,是有它的原因啊!

禪宗祖師們談話用詞,接引初機,語意大多類似《楞嚴經》。他們發明心性,證入菩提,則與二十五圓通的機緣並無不同,雖未誦《楞嚴經》,而《楞嚴經》全部都在,即使《楞嚴經》沒有傳來中國,而中國未必沒有《楞嚴經》啊!

(摘自曾鳳儀〈楞嚴經宗通緣起〉)

六根清淨 蕅祖圓滿

當年智者大師解《法華經》的六根清淨,遇到什麼疑惑?《法華經》第六卷「法師功德品」,就是說明六根清淨功德。此品一開始,佛就對常精進菩薩說:「若善男子善女人,受持是《法華經》,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,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,千二百耳功德,八百鼻功德,千二百舌功德,八百身功德,千二百意功德,以是功德莊嚴六根,皆令清淨。」

據會性法師查考,至明末蕅益大師注《法華經》,名《法華會義》,才引用《楞嚴經》卷四有關六根功德的經文,加以補足。可以說智者大師的心願,到明末蕅益大師才代為完成。所以,《楞嚴經》對《法華經》的幫助很大,六根功德得到圓滿的答案。

楞嚴注解 折衷文句

關於《楞嚴經》的注解,印光祖師說:「《楞嚴》大義,當推《楞嚴文句》為第一。其釋文,則《楞嚴指掌》為第一。」

太虛大師認為《楞嚴經》注解雖多,真能成為一家之言的只有兩部:一是明朝萬曆年間,交光真鑑大師的《楞嚴經正脈疏》,發前人所未發;二是蕅益大師的《楞嚴經文句》,文字雖簡,卻將本經義理表顯無遺,這兩家可代表所有注解。

會性法師選擇以蕅祖《文句》為準,因蕅祖是真修實證之人,輔以太虛大師之《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、研究》,有些地方,太虛大師的觀點實在值得參考,許多發前人所未發。

參禪念佛 不離楞嚴

有關二十五圓通,會性法師說,中國佛教自《楞嚴經》傳譯後,尤其到宋朝,一般認為《楞嚴經》說的參禪與念佛兩種法門,在中國佛教最為普及,參禪就是第六卷的耳根圓通,以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代表參禪。耳根圓通向內參,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。中國祖師禪的修法,與耳根圓通相等。所以,宗門祖師沒有一位不讀《楞嚴經》的。近代虛雲老和尚一生勸人看經,就是勸看《楞嚴經》,不管修如來禪、祖師禪,都須研究本經,作為修行的指南,對參禪有大幫助。

勢至圓通 正屬持名

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,代表念佛法門,大勢至菩薩的六根圓通包含耳根,但其作用和耳根圓通不同,六根圓通重在持念,收攝六根,令其統一,淨念相繼,才能成就念佛功德,達成往生目的。

吾人應選擇何種圓通呢?印祖開示,二十五圓通,除勢至圓通,正屬持名,兼觀想、觀相、實相三種念佛之外,餘者總為念實相佛法門。

實相念佛,諦理最深,頗不易修。以唯仗自己戒定慧,及參究照察之力,別無他力補助。若非宿根成熟,則悟尚不易,何況實證。

唯淨土特別法門,仗彌陀慈悲誓願,與自己信願憶念之力,於臨命終時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,實為萬全之計。

【圖說-左】大勢至菩薩的六根圓通,重在持念,收攝六根,淨念相繼,成就念佛功德,達成往生目的。
【圖說-右】憨山大師說:今南嶽天台寺,即智者大師拜經處。

【前期連結】學佛為何要依祖師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