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十五
●雪窗研學小組
【經文】
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有七寶池,八功德水,充滿其中。池底純以金沙布地,四邊階道,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合成。上有樓閣,亦以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,而嚴飾之。池中蓮華,大如車輪,青色青光,黃色黃光,赤色赤光,白色白光,微妙香潔。
【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】
又舍利子,極樂世界淨佛土中,處處皆有七妙寶池、八功德水,彌滿其中……是諸寶池,底布金沙。四面周匝,有四階道,四寶莊嚴,甚可愛樂。諸池周匝,有妙寶樹,間飾行列,香氣芬馥。七寶莊嚴,甚可愛樂。言七寶者:一金、二銀、三吠琉璃、四頗胝迦、五赤真珠、六阿濕摩揭拉婆寶、七牟娑落揭拉婆寶……
【要解】
充滿其中,異枯竭汎濫。底純金沙,異污泥。階道四寶,異磚石。陛級名階,坦途名道,重屋名樓,岑樓名閣。七寶樓閣,異此方土木丹青也。樓閣是住處及法會處。但得寶池蓮胞開敷,便可登四岸,入法會,見佛聞法也。
【圖說】「狂,恆雨若」,如果人民生活放蕩、沒有規矩,當地容易發生水災。
〔研討〕
問:娑婆世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,極樂世界沒有淤泥,只有金沙,那極樂世界的蓮花是否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?或其他的美德?
答:娑婆世界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,眾生也有出淤泥而不染之德,重點在不染。
極樂蓮花是超出這樣的美德,是出金沙而不染。娑婆世界是染淨相對照,而極樂世界是絕對的,所以超出一切的染淨,絕對的不染。
蓮池大師《疏鈔》中舉出,堯舜都崇尚樸素,也是出淤泥而不染。又進一步說,上智之士知道心淨則國土淨,正報殊勝,所以依報也殊勝(都是純金沙及各種七寶)。舜雖然在貧窮之時,躬耕於歷山之下,被貧窮所苦。當了皇帝以後,「有天下而不與也」,雖然擁有天下,但這個天下在他心中不會視為己有,不會被天下所染,這是舜之德。我們在娑婆世界不被淤泥而染的眾生,到了極樂世界也不被金沙所染。
問:八功德水異娑婆世界的「枯竭汎濫」。請問極樂世界的水,為什麼能「充滿其中」,不會枯竭,也不會汎濫?而且高低都能隨心所欲,讓我們使用,原因是什麼?
答:是唯心所現。
講細一點,水災是哪一種心所現的?《尚書.洪範》言,「狂,恆雨若」,如果人民生活放蕩、沒有規矩,這個地方容易發生水災。旱災發生的原因呢?「僭,恆暘若」,僭是下位的人篡位,惹得人民揭竿而起,沒有辦法維持有執行力的中央政府。
極樂世界是「肅,時雨若」,肅是嚴肅,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,內心是嚴肅的、戒定具足,所以所現的是「時雨若」,水不會枯竭,也不會汎濫。第二是「乂,時暘若」,乂是安定、平靜,極樂世界的眾生念念均為佛念,所以「時暘若」,不會有旱災。所以極樂世界的水可以隨心所欲。
問:這一段鳩摩羅什大師與玄奘大師的譯本,有何同異?又為何如此?
答:玄奘大師翻譯的筆法是直譯,應是很忠實的呈現。翻譯原則「信、雅、達」,其中「信」,一定是佛講過的,梵文的《阿彌陀經》有什麼,就翻譯什麼,應可呈現最原始《阿彌陀經》的版本。
玄奘大師此處譯「諸池周匝,有妙寶樹,間飾行列,香氣芬馥」,即八功德水周圍,有各種妙寶莊嚴的樹木,上面裝飾行列,散發的香氣非常芬芳。到這個地方,是講四邊階道及寶池。
下面「七寶莊嚴」,七寶莊嚴什麼?一定是莊嚴樓閣,不是莊嚴前面階道、水池。鳩摩羅什大師翻譯時,把七寶莊嚴的東西翻譯出來,我們看得懂,原來七寶是莊嚴樓閣。
問:《要解》:「但得寶池蓮胞開敷,便可登四岸,入法會,見佛聞法」,我們往生進入蓮胞,什麼時候開敷呢?
答:往生極樂世界分九品,蓮胞開敷的時間都不大一樣。
下品下生十二大劫蓮胞才會開,但上品中生經過一個晚上就開了。蓮華為什麼這麼早開?有的又為什麼這麼晚開?蓮胞開敷的時間,會影響見佛聞法的時間。
可參考《觀經》,蕅益大師《選佛譜》也有,但比較簡單。《觀經》講的九品往生,把重點列出來,就可以比較。蓮胞開敷時間,有他的因,這個因很重要。尋思比較,對求往生的意願及如何準備,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(待續)
(橫式請點此)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