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高菴禪師,辭去雲居山住持後,圓悟禪師繼任,想要修建早年佛印禪師的臥龍菴,作為高菴禪師休養的住所。
高菴禪師說:「在山林中修行的人,若能獲得道義之樂,形骸不過是外物而已。我已屆七十歲,正如傍晚才會出現的金星、曙光將露的殘月,光影又能持續多久?而且在西山、廬山一帶,林泉相接,都是我隱逸養老之地,何必有自己的住所,然後才感到安樂呢?」
不久,便持杖步行到天台山,最後在華頂峰圓寂。
高菴退雲居,圓悟欲治佛印臥龍菴,為燕休之所。
高菴曰:林下人,苟有道義之樂,形骸可外。予以從心之年,正如長庚曉月,光影能幾時?且西山廬阜,林泉相屬,皆予逸老之地。何必有諸己,然後可樂耶?
未幾,即曳杖過天台,後終于華頂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