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三九)
子罕篇.第卅二章
●子圓

  子罕第九

「唐棣之華,偏其反而,豈不爾思?室是遠而。」
子曰:「未之思也,夫何遠之有?」

「唐棣開的花是先開放再合攏,偏偏和一般的花相反。怎麼不思念呢?應該是居室太過遙遠吧!」孔子看到這首詩,說:「恐怕未思念,若能思念,那裡還有遙遠的距離呢?」

「唐棣之華,偏其反而,豈不爾思?室是遠而。」這首詩並沒有在《詩經》三百篇當中。「唐棣」,就是「奧李」,也叫「雀梅」或「車下李」,生長在山地,開白色或紅色的花,六月果子成熟,形狀像李子,可以食用。「華」,同「花」。「偏」,相反,與常見的花相反。兩個「而」,語尾助詞。古人認為本章應連上一章,來說明「反經行權」卻合道,但是牽強難解。所以分開為一章,比較好解釋。或者說思念散居的賢人,偏偏不與大眾同聚;或者說思念仁德,則仁德豈遠乎哉?對於這四句逸詩究竟是何意義,無法確定,只好從缺。

「子曰:『未之思也,夫何遠之有?』」「思」,思念,使心念念不忘。「夫」,發語詞。孔子強調「思」,一「思」就在眼前,決不遙遠,「思」對於修道大有幫助。孟子說:「心之官則思,思則得之,不思則不得也。」心的功能在於思念,心中思念仁義,就能獲得仁義而不被物欲蒙蔽;不思念仁義,就會放縱耳目向外追求聲色,心中就無法獲得仁義,離道日遠。

《岳陽樓記》說,來往的遷客騷人或因外在景物而心喜,或感自己遭遇而心悲,而作者范仲淹所思所求卻是「仁人之心」,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。他立身朝廷,崇尚氣節。設置「義莊」,贍養族人,照顧弱勢。為政忠厚,所到之處必定加惠人民,都是來自他日思夜想的「仁人之心」。范仲淹曾經購得錢氏南園,將要遷徙定居前,得知該處是風水寶地,將來必能庇蔭子孫世代公卿輩出。范仲淹心想:「不如在此設置學校,讓更多的人來此受教,個個榮顯富貴,造福鄉里,不是更好嗎?」就立即建立學校,廣招當地子弟就學受教。蘇州文風一時蔚起,正是來自范仲淹心心念的仁人情懷。

學習本章重點在善用「思」,《易經》云:「多識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」記住古聖賢君子的嘉言懿行,必能涵養自己的道德。四書五經的典籍,是古聖賢君子嘉言懿行的寶庫,隨分隨力來學習背誦,涵養存心,是修身處世、安己安人,最切要的功課。如果自己力有未逮,可從多讀《論語》做起,它是開啟四書五經的鑰匙,人格養成的砥石,成聖成賢的指南。

【圖說】「唐隸」,也叫「車下李」,開白色或紅色的花,六月果子成熟,形狀像李子,可以食用。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