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易散記:周易下經
革卦六爻
☯ PDF
●自明

上六。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。征凶,居貞吉。

「君子豹變。」

虞翻注:「蒙艮為君子,為豹,從乾而更,故君子豹變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革與蒙旁通,蒙卦上體艮,艮三乾體為「君子」。說卦傳艮為黔喙之屬,故「為豹」。上由艮變,從乾三而更,故「君子豹變也。」

「小人革面。征凶,居貞吉。」

虞翻注:「陰稱小人也。面,謂四。革,為離。以順承五,故小人革面。乘陽失正,故征凶,得位,故居貞吉,蒙艮為居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陽大陰小,故「稱小人。」九四變,陰為「小人」。說卦傳乾為首,四在乾首中,故「面謂四。」革變為離,順承五乾,故「小人革面。」上六正位,與九三陰陽相應,三爻辭云「征凶」,謂四乘三陽失正,上六與九三為四所隔,故「征凶」,與三爻同辭。然上六得位,故「居貞則吉」也。蒙艮為門闕,故「為居也。」九三得正而爻辭曰「貞厲」者,革道未成,故守正厲也。上六得正而「貞吉」者,革道已成,故守正則吉也。

象傳曰:「君子豹變,其文蔚也。小人革面,順以從君也。」

「君子豹變,其文蔚也。」

陸績注:「兌之陽爻稱虎,陰爻稱豹。豹,虎類而小者也。君子小于大人,故曰:豹變,其文蔚也。」

虞翻注:「蔚,蔇也。兌小,故其文蔚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

陸注○兌西方白虎(西方七宿總稱白虎),九五陽爻稱虎,故上六陰爻稱豹。說文:「豹似虎圓文。」陽大陰小,故陸氏云:「豹,虎類而小者也。」君子亦大人之類而小于大人,故曰「豹變,其文蔚也。」

虞注○倉頡篇:「蔚,草木盛貌。」說文:「蔇,草多貌。」皆取茂盛之義,故云「蔚,蔇也。」兌為少女,故為小,上體坤陰,亦為小。地以草木為文,故「其文蔚也。」

「小人革面,順以從君也。」

虞翻注:「乾君謂五也。四變順五,故順以從君也。」

干寶注:「君子,大賢次聖之人。謂若太公、周召之徒也。豹,虎之屬。蔚,炳之次也。君聖臣賢,殷之頑民,皆改志從化,故曰小人革面。天下既定,必倒載干戈,包之以虎皮。將率之士,使為諸侯。故曰:征凶,居貞吉。得正有應,君子之象也。」

李鼎祚案語:「案:兌為口,乾為首。今口在首上,面之象也。乾為大人虎變也,兌為小人革面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

虞注○五位乾為君,故「乾君謂五也。」四變正,上順五,故「順以從君也。」

干注○君子者,大賢之品,次乎聖人。若太公、召公之徒是已。孟子稱周公為古聖人(詳見公孫丑下篇),未可以大賢目之。以武王為君,稱為大人,則周公亦君子之屬也。虎大豹小,豹為虎之屬,故蔚為「炳之次也。」「君聖」謂五虎變,「臣賢」謂上君子也。「殷之頑民」,謂四,小人也。四變,上體成坎,虞氏逸象坎為志,故云「改志」。尚書洪範篇:「金曰從革。」故云殷之頑民,皆改志「從化」。四從上革,故曰「小人革面。」「倒載干戈,包之以虎皮。將率之士,使為諸侯。」禮記樂記文。此言武王伐紂,天下既定,不復用兵,故爻辭曰:「征凶,居貞吉。」葢上六得正位,九三于下,以與上六相應,此是君子之象。

李氏鼎祚案語○上體兌為口(說卦傳兌為口舌),五互體乾為首。口在首上,有面象焉。五乾陽,「大人虎變」之象也。上兌陰,「小人革面」之象也。



玩辭的趣味

卦爻是代表宇宙萬有的符號,讀《易》即從這簡單的符號發現複雜的萬象。

如讀坤卦初爻,首先發現一點陰氣始生于地下,次則觀察這一點陰氣潛滋暗長,愈長愈盛,終至霜氣逼人。讀《易》者此時雖然還在盛夏,但其心中的感受,已如置身在冰霜的天地。

接之研讀坤文言:「臣弒其君,子弒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,由辯之不早辯也」。由氣象到事理,一層一層的玩味,其味無窮,所以孔子讀《易》,韋編三絕。

(摘自《明倫》一八六期〈讀易的趣味〉)



【前期連結】革卦六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