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畿,明朝嘉靖年間進士,著有《龍溪集》。《善女人傳》記載他夫人的事蹟,文如下:
王安人(封建時代命婦的封號)張氏,是浙江山陰人士,王畿的夫人,王畿曾任南京武選郎中。王畿師事王陽明文成公,學習並傳授「致良知」的教義,當世號為龍溪先生。王安人對於《詩經》、《易經》略為通曉,深明大義,于歸龍溪先生後,對於夫君的事業多有輔助。
龍溪先生有一位同年好友陳讓,在浙江紹興掌理獄訟。當時龍溪先生奉命變賣荒廢的產業,作為充實朝廷的儲備。陳讓私下挑選了一間荒廢的寺廟,計有百餘畝的田地,寫了一張契據,贈送給龍溪先生。龍溪先生與幾位朋友商議,大家都說:「這土地不求而得,何妨接受呢?」唯獨夫人勸諫說:「夫君平生講授的是哪些學問?無緣無故接受田地饋贈,恐怕不是子孫的福氣!」龍溪先生聽了震驚又恐懼,將契據還給陳讓。
到了中年,膝下尚無子息,夫人於是為龍溪先生納妾,不久連得八、九個孩子。有人告訴夫人:「可惜這些孩子不是您親自生養。」
夫人笑著說:「周文王之夫人太姒,有美譽能繼承家業,家門興旺男兒多,難道都是太姒親生嗎?」
夫人平日信奉佛法,虔誠奉祀觀音大士,另闢一室清修,每日讀誦《金剛經》及《普門品》。日常出入一定虔誠祭禱,夢寐之間常獲得神蹟感應。
夫人曾經問龍溪先生:「陽明先生致良知的教義,與佛法相同或不相同?」
龍溪先生回答說:「良知就是心的覺悟境界,佛也是大覺者,即心是佛。致良知就是開佛的知見,不用議論是同是異。」
夫人又問:「經文中說觀音大士度眾生的一切苦厄,是真的嗎?」
龍溪先生說:「這事全憑個人的心力及念力。一念心覺悟時,就可稱為見佛,苦厄頓時消滅,所謂自性乃自度也。」
又問:「何謂因果及輪迴的道理?」
龍溪先生說:「一念的善因,終究生出善果。一念的惡因,最後會結成惡果。能夠止惡因、修善事,不昧於因果,就是真修行。一念即萬年,萬年即一念,在一念心中,收攝萬年的歲月。若念頭與真如相應,則無有生滅心,就沒有輪迴。」夫人聽了之後,彷彿能夠體悟。
夫人近七十歲時,身體欠安有疾,就囑付家人,妥善安排家事,欣悅自得的往生。龍溪先生很哀傷,私自為夫人諡號為「純懿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