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
三種習氣
●道深
【圖說】名言種子,比喻散土。業種子,如將水摻和散土,成為泥團。
問:習氣有幾種?
答:跟三業(福業、非福業、不動業)一樣,也是三種。一是名言習氣,二是我執習氣,三是有支習氣。
問:習氣是何義?
答:由現行業力的氣分熏習而成,所以叫做習氣。習氣也可叫做種子。
問:名言習氣是何義?
答:因著名詞言句而生起的種子,所以叫做名言習氣。
問:名言有幾種?
答:有二種,一是表義名言,二是顯境名言。
問:表義名言是何義?
答:指能詮釋意義的種種差別音聲,名言是以音聲為體。
問:顯境名言是何義?
答:指能了別境界的心王、心所。
問:音聲能表達意義,心王、心所能顯了境界,這二個為何能叫做習氣?
答:隨著這二種名言所熏成的種子,作一切有為法的各別因緣,現在是將這個種子叫做習氣。
問:我執習氣是何義?
答:指虛妄的執著我、我所,而熏落的種子。
問:我執是遍計所執性,怎麼能熏落種子?
答:因為執著五蘊等法為我、我所時,這個執心,除熏見分種子外,也能熏落五蘊相分種子;但現在是將我執見分種子,叫做我執習氣。
問:為何要特別建立我執習氣?
答:因為我執見分種子的緣故,能使得自他有差別,所以特別建立。
問:有支習氣是何義?
答:指招感三界異熟果報的善惡業種子。
問:為何叫做有支?
答:有是三有,即三界,支是因義;隨著善惡業所熏成的種子為因,能使得三界異熟果報,有善趣惡趣的差別,所以將此善惡業種子,叫做有支習氣。
問:這三種習氣,在四緣中如何配屬?
答:名言習氣是親因緣,我執和有支習氣是增上緣。
問:名言種子和業種子,這二個有何關係?
答:名言種子譬喻為散土,業種子則譬喻水摻和散土為泥團。
問:這個法喻的道理為何?
答:水和著散土,可作成泥團;業力幫助名言種子,可招感異熟果。
問:這個法喻的效力為何?
答:泥團能夠結合不散,是水的力量;異熟果尚未萎凋之時,則是業的力量。
問:三業(福業、非福業、不動業)配屬哪一種習氣?
答:有支習氣。
問:《唯識三十頌》講到的二取習氣,在三種習氣中如何配屬?
答:所謂二取習氣,就是指我執和名言這二個習氣。
問:為何叫做二取?
答:我執習氣是取我、我所,名言習氣是取名言,所以都叫做取。
問:取是何義?
答:取是著義,取著的意思。
(出自《相宗綱要》)
【前期連結】二種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