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寒暑,臺中蓮社都會舉辦明倫講座。自前幾年疫情轉為線上後,去年終於得以恢復,正式生實體上課並住宿,全程體驗道場生活。以下節錄近兩期講座學員心得數篇,藉由文字,一窺大專學長初學佛的心境與學習。
苦與樂之間/張庭瑄
第一次參加明倫講座,從剛開始覺得時間過得很慢,到現在即將離開,感覺到自己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眼光與見解,也度過了一段與世俗隔絕,充滿法音及善知識的清淨生活,煩惱及擔憂似乎都減輕了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!
來到講座的第四天,就不慎滑倒而受傷。那個當下,無數的煩憂在內心打轉:沒想到難得有因緣可以到講座受薰習,就這麼剛好受了傷;不但行走有些困難,要一直坐在講堂聽課,也是疼痛難耐。
轉念一想,老師說過要能「安然受報」,我開始細細地反省自己的種種造作;一方面也十分感恩,還好是在如此良善的環境中受報,讓我不至於怨天尤人,又增加未來的種種苦業。這樣的逆境,反而讓我更精進地聞法及念佛。
「儒經選講」課程,老師講到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」,也讓我在平常生活當中,體察自己的心念是否有為他人著想,是否能推己及人。期間感受到師長、學長互相關心照顧,看到彼此往來謙恭有禮,更讓我在充滿精進與善法的日子裡,決定要更加用功,並懺悔自己過去種種造作及懈怠。
聽經聞法修行的這幾天,讓我發現自己的見識非常淺陋。過去耽於逸樂外,更放任煩惱不斷滋長,不斷的退轉。但來了這次講座後,突然對人生的方向有所省悟:「所苦暫停暫去,所樂不止仍苦」!
如果不能發願求生淨土,所受之苦只會持續輪轉不停歇,更不能保證未來,能否再遇上無量稀有難逢的淨土法門,師長都不斷提醒我們,不要當面錯過了。
除此之外,也讓我生起勇猛精進之心,在課堂中獲得的利益,真是無量難思議!雖然有許多仍舊聽不懂,但希望在八識田中種下的種子,能夠在未來的日子發芽。除了解門的功夫外,也期許自己能將義理落實在生活當中。
感謝講座提供這麼好的學習環境,讓我對於佛法有更多的學習及認識,身旁有良師益友的護念扶持,還有香積菩薩,準備非常精緻美味的三餐、點心,讓每日的生活都法喜充滿!
看見未來/潘子敬
參加明倫講座前,大學考試成績尚未揭曉,對未來一無所知的徬徨之感,使我備感難受。然而,講座的到來,讓我的生活再次燃起一盞明燈。我知道,與其對於世間法不斷地追逐與幻想,在講座中,我能夠一步步探索人生的真諦,在茫茫無盡的六道苦海中,再次確立自己的方向,搭上那條航向正確彼岸的慈悲船。
講座開始的第三天收到成績,我發現並未如同自己的預測,竟然差了一小截,使得我又再次與目標擦身而過。心情頓時波濤洶湧,按捺不住內心各種夾雜的情緒,我選擇回家冷靜,也好和家人討論未來方向。然而,在這段過程的因緣際會下,開啟了我對佛法更深層的體會。
我想,在如今社會功利主義、道風沒落的時代,自己也難免受到他人價值觀的影響,追求世間的名與利,然而這並非我的初心。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時,內心終於懂得,也許一時的不如意,正是進德立業、修己及人的好機會!佛菩薩也始終照顧著弟子,在年輕時遇到的困難,對於人生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價值。
在講座的兩週內,我對於參訪正覺精舍印象最深。果清律師慈悲的為我們開示,使我非常感動,甚至多次熱淚盈眶。聽聞法師懇切的叮嚀,我對於立下人生目標有了一個很好的方向:「往生西方,乘願再來。」唯有如此,方能真正對眾生有所幫助。日後,不但要牢記這樣的目標與心願,也要在今生好好修行,去惡修善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好好把握得來不易的人生,在正確的道路上不畏阻礙,精進修行!
謝謝講座的所有老師和學長,在蓮社所有的日子裡,我深深感恩這裡的一切。在這裡,我們有著相近的價值觀、相同的目標,彼此不為名與利,用真誠心對待每個有緣眾生。我想,不論現在或是未來,明倫講座都會是我內心深處,一分最珍貴的回憶。
寶山中的寶藏/詹智光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明倫講座,很開心能夠有幸和諸位善知識,一同進入臺中蓮社這座大寶山裡頭,接受佛學的薰陶,相互切磋,獲得滿載而歸的法喜和利益。
講座開設的眾多課程裡,《彌陀要解》導讀是最深得我心的。在佛教的諸類法門中,尤以淨土法門的殊勝難以言喻。在末法時期下,陷於五濁惡世迷途的芸芸眾生,淨土法門就像是暗夜中的一絲光明,照亮世間,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目標,以最快速的方法脫離生死苦海。
在《十四講表》的課堂中,老師說苦是實而樂為虛,當快樂一結束,壞苦的感受便隨之而來。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:「人生就像夢一場,只有死亡的時候是醒著的。」眾人往往在死亡或是真正嘗到苦果之際,才會感到害怕,但為時已晚,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,當福報一享盡,三途的種子便悄然現形。
好在我們的人生際遇裡,能夠有因緣遇上佛學乃至淨土法門。期許自己,未來也能好好向諸位老師學長學習、精進,在解行並重下,真正的去實踐往生淨土的「信、願、行」。
恆與忍/周芓辰
明倫講座的十天過得飛快,像是與世隔絕,忘記了年月。講座期間,除了睡不飽外,其他真的都非常棒,更有許多「展心」的體悟。
在「學員須知」時,學員長分享過去的學習經驗跟體悟,也提出了幾個問題:「為什麼要學佛?」「學佛是在學什麼?」我思考了很久,或許答案就如徹悟大師所說,為了「明心」、「淨心」吧!
學習《百法明門論》和研討的過程,就像是不斷地剖析自己的起心動念,反覆的對照、回想過去經驗,細思深恐!
信,自己真的信佛嗎?有多信?真的想往生極樂嗎?精進是不雜不退,那要進到什麼地步?看似脾氣好,但瞋心其實也同樣在內心浮動著。原來沒做到「父母呼,應勿緩」,背後就隱藏著慢心。
研討時,大家真誠地分享彼此的經驗及想法,內心也都在拉扯著,講座後該如何改變?我們知道了很多正確的道理,但當我們回到充滿五欲六塵的雜染世界中,又該怎麼取得平衡?
雪公老師說,「恆」很重要,精進不求多、快,重點在於持久。研討課老學長說,要發願有善修學處,如此更能於生活中落實所學、不斷精進;此外,有時候我們要忍著去做自己不習慣的事,發現能夠忍的時候,境界就提升了。
雪公云:「有恆與忍,可希聖希賢。」蕅益大師《淨社銘》:「持戒為本,淨土為歸,觀心為要,善友為依。」這些是我在講座最大的收穫,希望自己能有恆與忍,在善友的相伴下,將佛法落實到生活中。越學越信,越信越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