♫朗讀文章
方孝孺《幼儀雜箴》.之一
●逢原

古來修學者,都有砥礪的箴言,常可刺中修學之人的要害。能使人觸目驚心的箴言,不必有高深的義理。《尚書》說:「不矜細行,終累大德。」小處不謹慎,最終牽累大德。成年人尚且要戒慎,何況是小孩子呢?

明朝方孝孺先生,著有二十則訓誡,書名叫《幼儀雜箴》,教人從日常行為的禮節,乃至於念頭思慮的細微處,辨識真理欲望的兆端變化,推斷日後的吉凶榮辱報應。每一則箴言,都是精簡有力的苦口良藥,值得大人孩子警惕。

一、坐

「維坐容,背欲直,貌端莊,手拱臆。仰為驕,俯為戚。毋箕以踞,欹以側。堅靜若山乃恆德。」

坐姿的要求,背要直,神態要端莊,手要相合在胸前。頭過高仰,顯得驕慢;頭過低下,顯得哀戚。不要像畚箕般蹲坐在地上,也不要歪斜倚靠。坐姿像山一樣的堅毅、安定,才是恆久有德行的表現。

二、立

「足之比也如植,手之恭也如翼。其中也敬,而外也直。不為物遷,進退可式。將有立乎聖賢之域。」

兩足相並整齊如植樹,兩手相合拱於胸前如雙翼。內心恭敬,外表端直。不被外境擾亂,進退值得大眾效法。這樣就可以立足於聖賢的境地了。

三、行

「步履欲重,容止欲舒。周旋遲速,與仁義俱。行不畔乎仁義,是為恆途。」

步伐要穩重,儀容舉止要舒緩。與人往來有親疏緩急之別,處處離不開仁義。行為不背離仁義,這是做人的達道。

四、寢

「形倦於晝,夜以息之。寧心定氣,勿妄有思。偃勿如伏,仰勿如屍。安養厥德,萬化之基。」

白天勞動,身體疲倦,夜晚就讓身體休息。休息時,要安寧心緒,穩定氣息,不再虛妄思慮。應側臥而睡,不能趴著睡,也不能像死屍一樣仰臥。安護長養德行,是應對人生萬物變化的根基。

五、揖

「張拱而前,肅以紓敬。上手宜徐,視必定。勿遊以傲,勿佻以輕。遠恥辱於人,動必以正。」

與人打恭作揖,要張臂拱手向前,莊重和緩而恭敬。抬手時應該徐徐緩緩,目光必須安定;不要遊移而顯得傲慢,不要隨意而顯得輕佻。對人不要違禮而被羞辱,一舉一動都要身心端正。

六、拜

「古拜有九,今存其一。數之多寡,尊卑以秩。宜多而寡,倨以取禍。宜寡而多,為諂為阿。以禮制事,不爽其宜。」

對人敬拜的禮儀,古代有九種,今天僅存一種。拜的次數多寡,以尊卑的次序決定。應該多的卻少,就會因傲慢而惹禍;應該少的卻多,就變成了阿諛奉承。要遵循禮儀處理事情,又要合宜恰當。

(待續)


【圖說】與人打恭作揖,要張臂拱手向前,莊重和緩而恭敬。


【前期連結】焦竑的啟發教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