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十九
●雪窗研學小組
【經文】
又舍利弗,彼佛國土,常作天樂,黃金為地,晝夜六時,雨天曼陀羅華。其土眾生,常以清旦,各以衣裓,盛眾妙華。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即以食時。還到本國。飯食經行。
【要解】
常作者,即六時也。黃金為地者,七寶所嚴地界,體是黃金也。日分初、中、後,名晝三時;夜分初、中、後,名夜三時。故云「晝夜六時」。然彼土依、正各有光明,不假日月,安分晝夜?且順此方,假説分際耳。
〔研討〕
問:為什麼七寶所嚴的世界,其體是黃金?又有何特別的意思?
答:這個「體」是指七寶嚴飾下的實體。例如我們娑婆世界的地,有鋪水泥、磨石子,下面的體是土石;而極樂世界七寶、黃金下面,還是黃金。娑婆世界地的體是黃土,上面才鋪其他的建材;極樂世界的體是黃金,上面再用七寶去分布莊嚴。
問:我們娑婆世界地質是黃土,為什麼極樂世界的地質是黃金?原因是什麼?
答:前面「極樂國土,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周匝圍繞」,欄杆、羅網、行樹都是四寶打造的,第一個就是金,還有銀、琉璃、玻璃。為什麼極樂世界眾生有這福報?娑婆世界眾生的心就是土,就是這麼污穢,所以見到的都是黃土。
前面蕅益大師注解:「四寶,表常、樂、我、淨四德」,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,就證得涅槃四德,本性就開發出來,所以享受的世界是黃金為地。而娑婆世界眾生本性是閉塞的,所能享受的是黃土。所以黃金為地,完全由心所現。
問:既然是因本性開發,具四淨德,為什麼以黃金為地,而非以四寶為地?
答:依據蓮池大師的《彌陀疏鈔》,引《觀經》而論:「見瑠璃地,內外映徹,下有金剛七寶金幢,擎瑠璃地」,所以《觀經》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瑠璃地,而黃金只是莊嚴地面的。又引《無量壽經》:「彼剎自然七寶,體性溫柔,相間為地,或純一寶,光色晃耀,超越十方,恢廓曠蕩,不可窮盡。」故也可專以黃金為地。
綜合來看,《彌陀疏鈔》說:「黃金、瑠璃,且以一寶、二寶言之;眾寶為之,當亦無盡」。此經舉黃金為地,應該是順應此方凡情而論。
如果按照玄奘大師的翻譯,極樂世界是真金合成。真純之金是無雜無穢,無變無遷,歷萬劫而常新。我們的真如本性具有這個特質,所以四寶表法常、樂、我、淨,金就是常,是由本性所變現的世界。而且金不高不下、平平等等,這都跟真如本性的意思是吻合的。
(待續)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