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聲震開善芽
●致庸

佛聲遠震,開善萌芽,猶春雷之動百草。(唐代飛錫大師)

持名念佛,貴在執持名號的聲音,方法是「發於心,出於口,入於耳,印於心」。念佛聲音高低如何調配?唐代飛錫大師在《念佛三昧寶王論》,教人念佛要善用聲音。書中以問答方式闡述,語譯如下。

問:只要心中默念佛號,口不出聲,如水靜止而清澈,自然能使心住於一處,不散不亂,成就三昧。又何必高聲念佛,喧擾於鄉里,音聲響徹山林之間,才說是在修道呢?

答:您提問的固然沒錯,但出聲念佛,本就沒有違背教法,現在試著說明其中的道理。

心念為何飄忽不定?

斷除散亂心的關鍵,全在音聲的運用是否得力。聲出於口,如果不能猛烈振奮,心念就會微弱細碎,東飄西蕩無所依止。念佛聲音如果強力,如拔除盤根錯結的茅草,連根全部挖除。厲聲念佛,加上種種鞭策全力對治,即能永斷種種憂患障礙。

這是第一層道理。

念佛為何萬禍冰散?

從近處來探究,佛的音聲或光明達到的地方,無量的災難,都能冰消瓦解。以種種功德成就叢林道場,如千山萬壑,長滿茂密繁盛的松林。

這是第二層義理。

如何念感得佛放光?

從遠處來說,佛的金色身,光明閃耀輝煌,放出無量光彩。八功德水灌注大寶蓮花,水流波動,出微妙音,演暢諸法,如春雨從天而降,滋潤大地。眾生能了知極樂依報、正報殊勝的道理,就是聽聞了聲教的緣故啊!

這是第三層義理。

洪音何能舉重破敵?

又如想拉動木材石塊,但噸位太重而無法前進,只要大聲發出號令,就能輕易舉動,向前運行。

這是第四層意義。

與魔軍相抗衡,旗鼓相當,勢均力敵的危險時刻,如果能運用聲調與韻律,駕御兵車,必能破陣殺敵,不受魔障。

這是第五層義理。

聽佛音何能消塵累?

音聲的妙用,對於修行上有這些助益,怎可嫌惡,心生排斥呢?

如果出聲與靜默,視機宜而採用,不偏不廢;止寂與觀照,平等運用,契合佛的教法,不是更適合嗎?

定慧均平,則心佛兩忘,這確實與您提的疑問毫無差別。所以東晉廬山慧遠大師在《念佛三昧詩集.序》說:「功高易進,念佛為先。」功德高廣,進道最容易的法門,首推淨土念佛法門了。

請細細體會:佛金口宣說的經義,能打動人心,只要全神貫注聽到心裡去,就能解開種種煩惱的束縛,也能消融胸中積聚的情執。若不是天下至微至妙的念佛法門,哪有這麼大的功德力用呢?

為何受苦也要聞佛音?

如果要找尋明確的例證,沒有比《華嚴經》的偈頌更貼切了:「寧受無量苦,得聞佛音聲;不受一切樂,而不聞佛名。」寧願忍受無量的苦難,只求能聽聞佛慈悲的音聲;也不願順心滿意,享受癡福,卻聽聞不到諸佛的名號。

從以上幾則事例,可以了知佛聲傳遍十方,可以震開眾生的善根,讓菩提心芽滋長。像春雷一響,驚醒蟄伏的草木,萌發生機。佛的音聲,有如此殊勝的大用,怎可輕忽毀謗呢?



【圖說】佛的音聲或光明達到的地方,無量的災難,都能冰消瓦解。


【前期連結】淨土升堂三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