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曰:
王摩詰通達佛學,所云「獨坐」,自必異於常人。如李太白之獨坐,惟懷人,我不知而已。王摩詰之獨坐,在求解脫,是為修道也。
起聯首句即點題,為開門見山之法。「悲雙鬢」者,雙鬢已白,道業尚未成就,故云悲也。
道業為何?求了生死也。生死之事,知之難,了之尤難。子路問死,孔子猶答以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,何況常人?然世俗之人,無不究詰生自何方,死歸何所?詰之不得,復見生滅無常,乃感茫然,是為至悲之事。
故李太白云:「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;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。」王羲之亦云:「死生亦大矣,豈不痛哉!」此皆是人生悲痛之語。惟常人雖有生死之悲,而不知求解脫之道,是悲之至也。
次句「空堂」,特指禪堂,為摩詰參修之所。「二更」者,山村之人,入夜即眠,至二更時分乃入極靜之境。獨坐至此,忽感道業不進,生死未了,而鬢已白,與上句「悲」字呼應。
頷聯上句果落,下句草蟲鳴,皆點秋夜之景。「山」字為詩眼,山果秋熟,逢雨而落,堂中至靜始能聞之。草蟲如蟋蟀,鳴於秋葉草間,益增冷清氣氛。作詩異於說教,應有詩之韻味,此二句實寫秋景,生動而有韻味。
脛聯上句「白髮」映前「雙鬢」,下句「黃金」指仙家煉丹而言,所謂黃白之術是也。世人苦於生命無常,乃修神仙,以求長壽。仙家修法派別甚多,煉丹是其中之一,俟其仙丹煉成,吞之白髮變黑,返老還童。
此聯之主意,在明仙道之不可從。一則煉丹成就極難,丹未成而壽命已盡者,自古以來不知凡幾。再者,縱令丹成,得還童年,然就自然之理言之,有生必有滅,此身縱得存在億萬年,終有毀滅之一日。是故修仙,非究竟之道。
結聯上句之「老病」,指生老病死之苦;下句「無生」,即是無生法忍,亦可為佛法之代稱。此聯主意,明示唯有學佛,始能了脫生死。詩文固然不可說教,但求眾生了知大道,亦不可拘泥常規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