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勝心,指渴求贏得某些比賽,好與人競爭的心理,它可以是一個人成功的動力,但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。用到善處,能見賢思齊,增益其所不能。用到惡事,則是嫉妒傲慢,損人未必利己。
若是在菩提道上用心,勝心又是不可少,為什麼呢?想想我與過去一切佛、菩薩、得道賢聖,具有同一心性,如今他們已超脫生死,證得涅槃,而我還在苦海中沉淪,被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陰身心所囚禁,怎麼不會深感羞恥?
這就是為何世尊告誡羅睺羅說:「十方一切調御士,念念已證善逝果,彼既丈夫我亦爾,何得自輕而退屈?」十方一切諸佛,念念已證入佛果,而我也具有與如來等同的佛性,怎能妄自菲薄而產生退縮屈服之心呢?
所以,有遠大志向的人,應當以佛菩薩為典範,精進不懈,不遺餘暇,日起有功,漸漸體達廣大甚深微妙的心性,這就是懂得善用殊勝心來修殊勝行。
若不知善用「好勝心」修行,就只會嫉妒超越自己的人,輕視不如自己的人。《新華嚴經論》說:「十信位中,勝解未成,未得謂得,便生驕慢,不近善友,能成就大地獄業。」在十信位中的菩薩,於實德能未能深忍樂欲,還未證得真理,卻自以為已經得到。因此生起驕傲的慢心,不親近善友,不尊敬賢良之士,由於這怠慢心的緣故,最後將招感大地獄的業報。
若從一開始就生信不疑,一直不退轉,經常親近正知見的同參道友,增強未曾聽聞的佛法,就不會有這樣的過失。
所以修習聖道的人,要能夠謙虛禮敬一切人,勤奮修學一切法,終日為此只覺時間不夠。這是世、出世間真正最尊貴無上的「勝心」,這是學佛不可或缺的啊!
(見《天樂鳴空集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