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祖雪公教示持名念佛方法.中
●陳文卿   講述
●淑環、回風 整理

【圖說】梁武帝請寶誌國師看戲,師不知戲之好壞,因為:生死事大,哪有心看戲聽戲。

好好念佛、歡喜念佛

念佛三階段第二部分「好好念佛」。人生大部分時間,都在貪瞋癡中度過;求解脫之心,被煩惱壓得微微弱弱,念佛也就悠悠泛泛。一旦臨終,念佛的心,如果提不起來,被惡業、病苦纏住,就萬分危險了。有經歷過或看過的人,感受就會很深。此主題留後細講。

第三個是「歡喜念佛」。因為「人生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淨土難信今已信,誓願難發今已發,名號難念今已念」。已經歷衝破這麼多難關,信願持名,矢志不改,必定往生。

每次呼喚佛,念佛時,就像重回故鄉慈母溫暖懷抱,心中必定歡喜雀躍;每念一聲佛號,就往西方極樂世界前進一步,心中必定歡喜莫名,當然念佛歡喜了。

小 結

沒事念佛,就是要大家長時薰修,讓妄想再無立足之地。

好好念佛,要句句到位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

歡喜念佛,就是通身靠倒,一切交給阿彌陀佛來安排,歡歡喜喜念佛即可。

好好念佛

回過頭來說今天的重點:好好念佛。

第一個「正確思維」──想一想。

第二個「增強動力」──要不要。

第三個「善用方法」──實地去做。

做一個比喻:正確思維就像一部車的車體,增強動力就是加滿油,善用方法就是會開車、把車開好,這樣就能到達目的地。

(一)正確思維

正確的思維是要思維什麼?

一、娑婆世界是苦,極樂世界真實樂。

二、我是業力凡夫,無有出離的因緣。

三、阿彌陀佛有大誓願力,決定可以救拔我。

這是我們平時要好好思維的三個重點。

「想出離」是起點,因為人生苦、三途苦、輪迴更苦,這是離苦動機。

再來,要有出離的因緣。但是凡夫身陋劣、心煩惱、障礙多,實在沒有一個方法,讓我們出離娑婆。唯有信佛的願和力,阿彌陀佛有誓願,也有能力,悲心切,這是出離娑婆世界,唯一的方法。

有一個比喻:竹節中的蟲要出去,豎出的話,長路漫漫,進進退退,無有出離因緣;如果加上佛力,以二力橫超,信願念佛,當生成功,就可永脫輪迴之苦。

印光祖師說:「末法眾生,福薄慧淺,障厚業深,不修此法,欲仗自力斷惑證真,以了生死,則萬難萬難。」所以我們應死盡偷心,通身靠倒,再無疑慮,不作他想。

我們生生世世以來,在生死苦海中,頭出頭沒,已太久太久了;好不容易為人,就像從生死苦海中冒出頭來,總算可以喘一口氣,這時阿彌陀佛開著大願船來了,手伸出來要拉你一把,你願不願意上船呢?

(二)增強動力

第二個,動力是什麼?當我們裝上飛翔的翅膀,就可以飛得更高,看得更遠。如果真的生死心切,真的痛念無常,真的真信切願,一定會有勇猛精進的心,佛號常念不絕。

首先,要「痛念無常」。

有一個朋友,最近迷上「拍打」,拍打棒拍在身上,痛得齜牙咧嘴、哀嚎連連,跟我抱怨。我跟他說,這種痛,比起地獄的苦,只是一點點而已。

大家應該都被刀割到過,比起刀山劍樹,如何呢?有沒有被炒菜鍋的油噴到過?痛不痛?也很痛,但比得過油鍋地獄嗎?三途恆苦,而且萬死千生,求出無期;三途一墮五千劫,出得頭來是幾時?很難很難,很苦很苦。

舉一個梁武帝與寶誌禪師看戲的公案,寶誌在戲臺前,兩個小時卻不知道在演什麼,因為如果一分心,便失念了,為了不失正念,不敢聽、更不敢看。

請問念佛時有這樣的心嗎?所以寶誌禪師說,用功之人,要如犯人頂水,如此用功,沒有不成功的。我們就缺這一分心!

無常鬼天天追著我們,過了一天,壽命又少了一天。所以印光祖師提醒我們:「時時要做臨終想。」當頭髮著火時,還會想把桌上的美食吃完再說嗎?

我們不慌不忙,總以為來日方長;我們等待花開,卻忘了世事無常。可能花不會開,也可能人不在了。

有一位出家人,勸好朋友,趕快念佛、好好念佛,居士卻說,有三願未了:新房還沒蓋好、兒子未婚、女兒未嫁,等這三個願望了了,再來念佛。後來,突然得了疾病走了。這位出家人很惋惜,遺憾地說:「吾友名為張祖留,勸伊念佛說三頭;可怪閻公無分曉,三頭未了便來勾。」閻王來勾,會跟你商量嗎?會打招呼嗎?

再來,要「真信切願」。經上比喻娑婆世界就像火宅、牢獄、糞坑。

請問,在火宅中的人,還有心思玩耍、還有心思享樂嗎?逃命都來不及了!身處牢獄的人,最想做什麼?出獄!跟家人團圓。

不小心掉入糞坑,最想做什麼?趕快逃離,離開又臭又髒的地方,好好把身體洗乾淨。娑婆世界就像這個樣子。所以當知苦、厭離這個苦,到極樂世界去,因為那是我們的故鄉,可與家人、慈父、慈母團聚。應心心念念求生淨土,一刻都不願停留。

前面大家的模擬試卷,如果念頭是毫不猶豫,馬上走,沒有一絲猶豫的話,那就有一點點真信切願了。

有一位老和尚念佛數十年,很有功夫了。有一天,他召集四眾弟子說:「我就要往生了,有誰要跟我走?可以帶一個一起去。」問了三遍沒有人回應。

一個十多歲的小沙彌跳出來說:「師父!師父!我要跟你去!」師父說:「你還小,先回去問父母。」小沙彌跟父母說:「我要跟我的老師父去極樂世界囉!」媽媽以為他在開玩笑,極樂世界怎麼能說去就去,於是說:「好吧好吧!你想去,就跟著去。」

於是四眾弟子一起念佛,小沙彌坐在前面,念著念著,真的往生了。老師父感慨說:「你真好,還有人替你辦後事。」便交代幫小沙彌辦後事,換老師父坐到前面念佛,念著念著也安詳往生了。這麼大的便宜,誰得到?小沙彌得到了。

(三)善用方法

第三個要「善用方法好好念佛」。我們知道: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可以看得更高更遠。」用對方法,做對的事,堅持到底,就容易成功。有時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多,而是根扎得不夠深,所以沒辦法看到一片森林。

好好念佛,就是把來生的願望,和這句佛號連結在一起;離開佛號,我們將一無所有!唯有一心歸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世、出世間什麼都要放下,只有一個願望,就是要求生淨土,去見阿彌陀佛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正思維就像一部車的車體,增強動力就是加滿油,善用方法就是會開車、把車開好,這樣就能到達目的地。


【前期連結】.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