❦ 菩提樹下說故事:
海神問難船人
●怡萱

釋迦牟尼佛住在舍衛國的祇園精舍時,有五百個商人想入海採寶,他們認為應求明人指導,便邀請一位受持五戒的優婆塞同行。

當船行海中,海神化為形體醜惡的夜叉,膚色青黑,口露長牙,頭上還燒著火,拉住他們的船問:「世間有比我恐怖的人嗎?」持戒賢人回答:「有,比你恐怖數倍呢!」海神問:「如何恐怖?」賢人答:「世有愚癡人,心中充滿邪見,常起貪瞋惡念,造殺生、偷盜、邪婬、妄言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等各種惡業,死入地獄,任由獄卒以種種刑具處罰。或用刀砍殺,或用車磔裂,把身體分為數千段;或放在石臼裡搥擊,或放入石磨裡磨碎;還有刀山劍樹、火車鑊湯、寒冰沸屎……如此經過數千萬年,受盡一切痛苦。這種恐怖超過你太多了!」海神一聽,放了船隻,隱沒而去。

船再前進數里,海神化成羸弱不堪的人,因為瘦得皮包骨,清晰可見皮下筋骨,又拉住船問:「世間有比我更削瘦的人嗎?」賢者回答:「當然有。」海神問:「誰比我更甚?」賢者答:「世有愚癡人,心性惡壞,慳貪嫉妒,不肯布施,死墮餓鬼。身體大得像山,咽喉細得像針眼,頭髮又長又亂,形體又黑又瘦,數千萬年都沒見過水與穀物。這種形體比你消瘦多了!」海神聽了,立刻放行,隱身不見。

船再行數里後,海神化成十分端正的人,又拉住船問:「世人有像我這麼美的嗎?」賢者回答:「有勝過你百千萬倍的。」海神問:「誰能勝我?」賢者答:「世間有智之人,奉行諸善,身口意三業常令清淨,不但敬信三寶,還隨時供養;命終之後,生到天上,形體容貌光明端正,天下無人能比,比你殊勝數千萬倍。你跟他比,就像瞎猴站在妙女身旁。」

於是海神雙手掬水,問:「我手中水多或海水多?」賢者答:「你手中的水比海水多。」海神再問:「你說的是真話嗎?」賢者答:「我講的是真諦,絕不虛妄。怎麼說呢?海水雖多,終有枯竭之日。當壞劫來時,兩個太陽一起出現,泉水、池水都乾了;三個太陽出現,每條小河都枯了;四個太陽,使所有的大江大湖見底;五個太陽,使大海水稍減;六個太陽,讓大海水少了三分之二;七個太陽,讓海水全枯。這時須彌山崩壞了,往下直到金輪大地邊際,整個燒盡。若有人真心捧水供佛或僧,或奉父母,或與窮人、禽獸,這個功德歷劫不盡。如此說來,乃知海水少,手中捧水多。」

海神聽了,非常歡喜,就以珍寶贈送賢者,還拿妙寶託他供佛及僧。

當商人們採足寶物,便與賢者一起回國。他們來到佛的住所,向佛頂禮之後,每人皆持寶物,連同海神所託,奉佛及僧。接著長跪合掌,稟告佛陀:「願為弟子,承受教化。」佛立即答應,金口一說:「善來比丘!」眾人鬚髮自落,袈裟披身。佛再為他們說法,由於契合他們的根機,大家即時開悟,諸欲清淨,證得阿羅漢。


(出自《賢愚經》)

【原文】

如是我聞: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此國有五百賈客,入海採寶,自共議言:「當求明人用作導師。」便請一五戒優婆塞,共入大海。

既到海中,海神變身,作一夜叉,形體醜惡,其色青黑,口出長牙,頭上火燃,來牽其船,問估客曰:「世間可畏,有過我者無?」賢者對曰:「更有可畏,劇汝數倍。」海神復問:「何者是耶?」答曰:「世有愚人,作諸不善,殺生盜竊婬妷無度,妄言兩舌惡口綺語、貪欲瞋恚,沒在邪見;死入地獄,受苦萬端。獄卒阿傍,取諸罪人,種種治之,或以刀斫,或以車裂,分壞其身,作數千段。或復臼擣,或復磨之,刀山劍樹,火車鑊湯,寒氷沸屎,一切備受。荷如此苦,經數千萬歲,此之可畏,劇汝甚多。」海神放之,隱形而去。

船進數里,海神復更化作一人,形體痟瘦,筋骨相連,復來牽船,問諸人曰:「世間羸瘦,有劇我者無?」賢者答言:「更有羸瘦甚劇於汝。」海神復問:「誰復劇耶?」賢者答曰:「有愚癡人,心性弊惡,慳貪嫉妬,不知布施,死墮餓鬼,身大如山,咽如針鼻,頭髮長亂,形體黑瘦,數千萬歲,不識水穀。如是之形,復劇於汝。」海神放船,沒而不現。

船行數里,海神復化更作一人,極為端政,復來牽船,問諸商客:「人之美妙,有與我等者無?」賢者答曰:「乃有勝汝百千萬倍。」海神復問:「誰為勝者?」賢者答曰:「世有智人,奉行諸善,身口意業恒令清淨,信敬三寶隨時供養,其人命終,生於天上,形貌皎潔,端政無雙,殊勝於汝數千萬倍。以汝方之,如瞎獼猴比彼妙女。」

海神取水一掬,而問之曰:「掬中水多海水多耶?」賢者答曰:「掬中水多,非海水也。」海神重問:「汝今所說,為至誠不?」賢者答曰:「此言真諦,不虛妄也。何以明之?海水雖多,必有枯竭。劫欲盡時,兩日竝出,泉源池流,悉皆旱涸;三日出時,諸小河水,悉皆枯乾;四日出時,諸大江海,悉皆枯竭;五日出時,大海稍減;六日出時,三分減二;七日出時,海水都盡,須彌崩壞,下至金剛地際皆悉燋燃。若復有人,能以信心,以一掬水,供養於佛,或用施僧,或奉父母,或匃貧窮,給與禽獸,此之功德,歷劫不盡。以此言之,知海為少,掬水為多。」

海神歡喜,即以珍寶,用贈賢者,兼寄妙寶施佛及僧。時諸賈客,即與賢者,採寶已足,還歸本國。是時賢者,五百賈客,咸詣佛所,稽首佛足,作禮畢已,各持寶物并海神所寄,奉佛及僧,悉皆長跪叉手白佛:「願為弟子,稟受清化。」佛尋可之。「善來比丘!」鬚髮自落,法衣在身。佛為說法,應適其情,即時開悟,諸欲都淨,得阿羅漢。

時諸會者,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頂戴奉行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最後的弟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