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然而孔子歿後,其真精神隨著世代而漸被忘失。孔子之感化雖然遍及東亞,但其道德上之基本原則,卻常被忽略,故其影響反而不及含有甚多弊害之宗教。唯其對智識階級之感,則頗有可觀者。」(同上,頁一六九一)
從不同的觀點解讀,孔子及儒家經典,可以得出不同的詮釋與法語。諸如此類自出機杼的見解,在道德科學論著中俯拾即是。令人耳目一新,啟發良多,不勝感佩。
排孔的淺見無知
儒家的傳統,在其悠久的持續中,難免會有消長起伏。廣池千九郎博士,生前目睹五四時期,中國學界的排孔運動,痛心疾首之餘,曾批評當時中國的學者與學生:「他們既不深究西洋文化之淵源,亦不深究孔子之真髓。且疏於最近先進之科學原理,妄自流於輕佻浮薄之風,而至於排斥中國文化原動力之中國聖人之教,可謂淺見無識之甚。當今(一九二七)中國統治階級,無視政治、外交、軍事及道德之原理,只知對內對外玩弄卑劣之鬪爭。究其原因,全在其學問、思想、信仰之頹廢。
今後中國人若依然故我,不但談不上國家的統一與和平,連那麼堅固的社會組織結構,亦終將陷於破壞之命運。若然,則中國全土人民福祉之消滅,自不待言,甚至進而導致全世界人類之不幸。竊以為國有識之士,對此必須深加省思以自愛。不僅是中國人,但願世界一般人民,也都能對此大加反省。」(同上,頁一六九三)
由於廣池博士學貫東西古今,又諳習科學研究之門徑,故能以客觀理性的態度,鍼砭當時中國知識份子,排斥儒家傳統之非。直言不諱,足見率真。而其為中國之前途而憂心忡忡,對中國人之勸戒勉勵,誠摯懇切,情見乎詞,實在令人感動。
重新肯定儒家傳統
不過,所幸任何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傳統,自有其綿綿不斷的慣性,本就難於強加阻擋或斷絕,何況是集最高道德之大成的孔子及其儒家傳統?在其漫長的傳統中,容或有低潮或顛躓,如秦始皇之焚書坑儒,但不旋踵間,總是否極泰來。而且中興之後,來勢洶湧,往往更勝從前。又如五四運動時期,雖然打倒孔家店之聲,甚囂塵上,隨聲附和者亦眾,但雷聲大雨點小,彷彿不了了之,也未能動搖其根本。
最近,約三十年前,在大陸文化大革命期間,大舉進行全面性批孔運動,煽動天真而狂熱的紅衛兵,搖旗吶喊,視孔子如寇讎,視儒學為毒素,必欲趕盡殺絕而後止。然而畢竟是蚍蜉撼大樹,在所謂十年動亂的狂風暴雨之後,痛定思痛,首先想到的是,如何評估孔子的地位,儒家傳統的價值,而重新加以肯定。
結果,近年來,大陸研討儒家學說之風氣,日益盛行,較之文革之前,有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現象。這固然是歷史的諷刺,但也證明偉大的傳統,尤其是最高道德的傳統,無不深植人心之中,歷久而彌新,不是政治或任何權勢所能改變的。
欣逢道德科學研究所傳統日,不揣簡陋,寄奉拜讀廣池千九郎博士《道德科學之論文》之所感,一得之愚,藉表賀忱。願道德科學研究所之傳統,如日本皇統之萬世一系,如中國孔聖之永垂不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