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法研究:
宿瑩公禪房聞梵.李頎
●雪廬老人

〈宿瑩公禪房聞梵〉李頎 
花宮仙梵遠微微,月隱高城鐘漏稀;
夜動霜林驚落葉,曉聞天籟發清機。
蕭條已入寒空靜,颯沓仍隨秋雨飛;
始覺浮生無住著,頓生心地欲皈依。

此為寫聲之作,宜注意其特殊筆法。梵,是梵音。寺院例於清晨四時聚眾上殿,同作朝課,鐘聲唱讚,皆是梵音。

起聯上句「花宮仙梵遠微微」者,「花宮仙梵」,讚非人間之音;「遠微微」,敘此梵音,微乎其微,似有似無。

「遠」字為詩眼,聲音所以微微者,以其遠也,不遠則不如此。此「遠」字有雙關之義。一則所寄宿之禪房,當不在大雄寶殿附近;故在清晨甦醒之時,聞其聲音,由遠而來,乃有微微之感。一則既讚其非人間之音樂,自當遠離塵世,非常人所得而聞;今幸聞之,仍有遙遠之感。

下句「月隱高城鐘漏稀」者,敘聞梵音之時也。「月隱高城」,此見於自然界之時光,屬於靜態。「鐘漏稀」,此聞於人間之時光,屬於動態。此約值清晨四時許,除聞稀疏之鐘漏,萬籟無聲,故能遠聞微微之梵音。

頷聯上句「夜動霜林驚落葉」,「動」字指梵音而言。木葉一經秋霜,輒變乾枯,夜風動處,瀟瀟下落如雨。更深人靜之時,忽聞梵音,疑是霜林落葉。

聲音抽象,至難描寫,惟可以實物狀之,然須比擬確切。歐陽永叔以波濤風雨賦寫秋聲(注),此以霜林落葉擬諸梵音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下句「曉聞天籟發清機」,「天籟」指惟是風聲,而無落葉之聲。「發清機」者,原曾驚為落葉之聲,頓歸沉寂,於曉僅聞風聲,忽見清淨之天機,而悟入妙理。此二句皆點情。

脛聯上句「蕭條已入寒空靜」,敘其聞聲不得,悟其已入寒空靜境。此點「天籟發清機」之句。

下句「颯沓仍隨秋雨飛」,於不聞際,忽又聞見許多聲音。「仍」字指「驚落葉」而言,秋雨即形容落葉。此二句皆點景。

結聯上句「始覺浮生無住著」,是悟道之語。由聞梵音之忽有忽無,因感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;而浮生若夢,應無所住,不應執著。

下句「頓令心地欲皈依」,乃是發心皈依三寶。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,於斯可見。

【出處】〈詩法研究〉,《慈光》第二二六號(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五日),版三;全集未收。
【注】歐陽修〈秋聲賦〉:初淅瀝以蕭颯,忽奔騰而砰湃;如波濤夜驚,風雨驟至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秋夜獨坐.王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