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進入國君宮廷之門,身體微曲,猶如鞠躬的樣子,謹慎恭敬的收斂身體,像無法容身一樣。不在門的正中位置站立,步行經過宮門時,不踩踏在門限上,一定跨過去。
經過國君的空位時,臉色勃然變為肅敬,腳步快速而不敢懈慢,必須說話時,簡單似乎不夠完整。
沿著臺階逐級走上高堂時,先用手提起長袍的下端,身體微曲,像是鞠躬一樣,收住氣息,好像不呼吸的樣子。
面見國君完畢出來,從堂上走下第一級臺階起,臉色就舒展開來而現出和悅的樣子。走完臺階到了平地,快步向前,像鳥有雙翅一樣,身體平穩端直而恭敬。回到原先入朝站立的位置,仍然恭敬如前。
這一節是記載孔子上朝的禮節容儀。
「入公門,鞠躬如也,如不容。立不中門,行不履閾ㄩˋ。」「鞠」,彎曲。「躬」,身體。「鞠躬如也」,恭敬而微曲身體,收斂不放肆,但並非邊走邊鞠躬。「入公門」,如同現在進入國家機關,不能隨意亂來。「閾」,門限,高出地面防止塵土進到屋內。主人和客人同行進門時,如果踩在門限上,就比主人高出一等,顯出傲慢的樣子;而且後面進門的人,長袍的下端也會被弄髒。我們學習禮節,要以不妨害人為原則,處處都應替別人著想。
「過位,色勃如也,足躩ㄐㄩㄝˊ如也,其言似不足者。」經過國君的空位,因為心中恭敬,表現在外的臉色、走路及說話,都和平常不同。古代,大臣經過國君的座位時,乘轎要下轎,坐車也要端坐用手扶住車前橫木,表示敬重。
王翱是明朝永樂年間的進士,擔任過御史及吏部尚書,為官清廉正直,死後朝廷追封諡號「忠肅」。生前有一次,和一位主事同時入內府謁見皇帝。他們先填好名字進入後,王翱就在東閣下等候,主事則在左順門等候。此時,主事剛好遇到一位熟識的太監,兩人談笑自如。王翱遠遠看見,就近前問主事:「你讀過《論語》的〈鄉黨篇〉嗎?」主事回答讀過。王翱接著說:「這其中有段經文『過位,色勃如也』,該如何說呢?你看這裡是皇帝所在,豈是嘻笑暢談的地方,後生晚輩怎可如此輕慢隨便呢?」其實,主事所在的左順門,離皇帝御榻的奉天門不遠,所以王翱才如此警誡。這也看出王翱恭敬謹慎的行止,「忠肅」的諡號,當之無愧呀!
「攝齊ㄗ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氣似不息者。出,降ㄐㄧㄤˋ一等,逞顏色,怡怡如也。」「攝」,摳,不是用五指抓,只用三指提而已。「齊」,衣裳下段縫接的邊緣處。穿著長袍走上階梯,必須「攝齊」防止踩到衣服而被絆倒。
「屏」ㄅㄧㄥˇ,收藏住。「息」,鼻子出入的氣。「逞」,展開。升堂要面見國君,謹慎時就會屏氣收斂身心。面見國君稟告完畢,下堂時才敢舒氣,臉色放寬,現出怡悅自然的樣子。
「沒ㄇㄛˋ階,趨進,翼如也。復其位,踧ㄘㄨˋ踖ㄐㄧˊ如也。」「沒」,盡。「沒階」,階梯向下走完,到了平地。「趨進」,往前快步走,並非用跑的。
古今設施、服裝、飲食起居都不同,學禮要把握住原則,因時制宜求變化。這節經文側記孔子上朝恭敬謹慎的威儀,所謂「誠於中,形於外」,善學者當細心體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