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廿一
●雪窗研學小組
【經文】
又舍利弗,彼佛國土,常作天樂,黃金為地,晝夜六時,雨天曼陀羅華。其土眾生,常以清旦,各以衣裓,盛眾妙華。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即以食時。還到本國。飯食經行。
【要解】
曼陀羅,此云適意,又云白華。衣裓,是盛華器。眾妙華,明非曼陀羅一種,應如《妙經》四華,表四因位。供養他方佛,表真因會趨極果,果德無不遍也。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,意顯生極樂已,還供釋迦、彌勒,皆不難耳。若阿彌神力所加,何遠不到哉!
〔研討〕
問:菩薩有五十二個階位,為何這裡「《妙經》四華」,因地只以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為限?十信及等覺都沒有提到,是否有特別含義?
答:智者大師的《法華文句》說:「今言雨花,明其昔因非佛因。三藏中因是二乘,通中因是共因,別中是菩薩因,皆非佛因。今天雨花報,其當獲佛因。」
天雨四種花,是說當時會上得到佛因。因為十住位菩薩才破無明,嚴格上說才是真因。而十信位尚未破無明惑,故不是真因。
菩薩階位是按照發心住、治地、修行、生貴……,這個次序慢慢的上去。十信位不是一個階次,沒有按照順序,不是初信過來二信,二信過來三信,然後到了十信。
十信位:信、念、精進、慧、定、不退、護法、迴向、戒、願心,是綜合的,就是要建立信心。什麼信心?相信有真如佛性。
所以這個階位叫「仰信中道」,就是對中道還未證得,只能仰信。仰信的方法是透過信、念、守戒、開慧、讀誦種種,然後仰信中道、真如為真。
信真了以後是初住,又名發心住。發心是發菩提心,此時對於真如本性已非仰信而已。已確定無疑了,這個時候可以發菩提心。
我們真正講發心是發菩提心,往菩提道,開始一階一階慢慢上去。所以十信只是準備的功夫,準備讓我們確立發心的功夫。
等覺也一樣,等覺是有上士,妙覺是無上士。有上士是上面還有個階位。有一些經典有等覺,但有很多經典沒有等覺,十地上去直接就妙覺了。有些教理上面有,有一些教理上沒有,因為等覺跟妙覺只差一品無明。
我們常說「一生補處」,補處即等覺,等覺就是等同於妙覺。
問:極樂世界,晝夜六時,雨天曼陀羅華,這在修法行事上有什麼意義?天上有沒有下曼陀羅華有何不同?雨天曼陀羅華,是裝飾用、點綴用、莊嚴用,還是有其他意思?
答:極樂世界這些花表意不同。曼陀羅花表心悅,使眾生心中愉悅;而曼殊沙花表柔軟,使眾生去化剛性而心地柔軟。
這些花沾在身上,或是鼻根聞到,除了身體覺得很舒服,感覺暢快之外,尤其心裡面歡喜,一歡喜,貪著之心就會去掉。
我們是帶業往生,貪瞋癡還很多,每天落下沾到我們身上,或鼻子聞到,業障就消掉。這效果很大,增長無量功德,確實有他實質的意義。
問:「真因會趨極果」怎麼解釋?著重在極果,是表什麼法?表哪一種東西的法?
答:真因是四華,會趨是供養,極果指佛。這個法,著眼在拿花供養他方「佛」,不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更不是天人,是供養「佛」。所以經文「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」,就是表「真因會趨極果」。
問:「真因會趨極果」的下一句,為什麼又說「果德無不遍也」?蕅益大師這句話是解釋那一句經文?
答:達默法師對此有特別解釋:「供養他方佛,表真因會趨極果者,以妙華供佛,表顯真因皆趨向於佛果也。何故供養他方佛?表顯果德遍在一切處也。餘文可知。」
「果德無不遍」是特別解釋「供養『他方』十萬億佛」,特別強調他方的佛,不是供養此方佛。為什麼是供養這麼多的佛,不是只供養阿彌陀佛?為什麼要到十萬億的地方去供養佛呢?因為「果德無不遍也」,表顯果德遍在一切處。
問:為何供養他方佛就是表顯果德遍在一切處?除了剛才所講的到處做功德,到處結果德,有沒有其他的意涵?
答:這個問題要特別著眼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可以供養他方佛,別的世界做不到。
用另一個角度講,「真因會趨佛果」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一階一階修,目的就是要成佛,成佛要三個無數阿僧祇劫,非常長遠。成就一尊佛為什麼要如此長久?因為「煩惱無盡」,所以成佛的時間要很長。
阿彌陀佛讓我們生到極樂世界,可以供養無量無邊的他方佛,這是極樂世界的一種修法行事。「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學這麼多的法門,就是要斷無盡的煩惱。法門到哪裡學?就是要供養他方佛,學無量斷惑的法門。十方佛跟我們說法,使我們斷惑很快。
所以果德無所不遍,是指供養佛的人。成了佛,果德就無所不遍,遍虛空、遍法界。要成就這果德,就是要供養十方佛,才能快速的成就無所不遍的果德。否則用通途法門,就要花三個無數阿僧祇劫。
(待續)
【圖說-左】真因會趨極果,拿四花供養他方佛,不是供養菩薩、聲聞、緣覺、天人。供養十方佛,可學無量法門。
【圖說-右】仰信的方法是透過信、念、守戒、開慧、讀誦種種,然後仰信中道、真如為真。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