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廿
●雪窗研學小組
【經文】
又舍利弗,彼佛國土,常作天樂,黃金為地,晝夜六時,雨天曼陀羅華。其土眾生,常以清旦,各以衣裓,盛眾妙華。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即以食時。還到本國。飯食經行。
【要解】
常作者,即六時也。黃金為地者,七寶所嚴地界,體是黃金也。日分初、中、後,名晝三時;夜分初、中、後,名夜三時。故云「晝夜六時」。然彼土依、正各有光明,不假日月,安分晝夜?且順此方,假説分際耳。
〔研討〕
問:請問晝夜六時要如何區分?初、中、後各指什麼時間?
答:初、中、後,各兩個時辰,即四小時。大約指晝初六至十、晝中十至二、晝後二至六,夜初六至十、夜中十至二、夜後二至六。
問:為什麼彼土依正各有光明,彼此的光明有差異嗎?又依報環境既已光明,為何正報尚須光明?
答:彼土的佛菩薩都有身光,因為斷惑。斷惑身光就現出來,斷愈多惑,斷得愈乾淨,身光就照得愈遠。
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也有身光,因為眾生伏惑。而且在那邊可以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尤其是念不退,念不退就斷無明煩惱,所以眾生不像佛菩薩的身光那麼炫麗,但也是有的。這是正報,正報一定有光。
那邊有佛,有很多菩薩、眾生,在光光交攝之下,極樂世界不需要日月,就非常光亮通明。依報不離正報,正報有光,正報所現的依報,當然也會發光。
問:聲塵是常作天樂,色塵是黃金為地,雨天曼陀羅華是色塵、香塵,後面飯食經行是味塵,供養十萬億佛是觸塵。五塵當中,除了五根對五塵很莊嚴之外,為什麼阿彌陀佛要設計這樣的五塵?為什麼設計這樣的生活環境?只是為了賞心悅目、生活愉快而已嗎?
答:阿彌陀佛設計這樣的五塵環境,就是要幫助眾生快速成佛。舉玄奘大師譯本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:
以常作天樂──聲塵為例,「諸有情類聞斯妙音,諸惡煩惱皆悉消滅,無量善法漸次增長,速證無上正等菩提」。
而看到色塵、香塵的妙華,「雖令見者身心適悅,而不貪著,增長有情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」,而且還可以「常持供養無量壽佛」。
所以環境可以讓那裡的眾生斷煩惱,增長善法,增長功德,能夠快速成佛。
問:色塵、聲塵和香塵,對眾生很有幫助。聲塵可以斷惡修善,聽極樂世界的音樂,可以斷無量的惡、修無量的善。請問為什麼?
答:音樂是所有教育方法中,最後可以統整的教育手法。
孔子曾說過他用三項課程教學生,第一是興於詩,第二立於禮,第三成於樂。興於詩,你可以在詩裡興起遠大的志向。第二要在社會上立足,要有分寸──立於禮。第三要能成就人格,要靠樂。成就人格是綜合性的,而且是無聲無息的,不像詩、禮那麼具體。音樂對眾生的影響、陶冶是非常細緻、細膩的,不知不覺中就受他影響。
聆聽音樂有什麼好處?「君子無故不去樂」,沒有大的變故(譬如家裡有喪事),每天不會離開音樂。
雪公講月令時,講五味、五色、五音……,好多個五,中國人以五為滿數。五音: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可以治五臟之病。聽宮可以治某種病,聽商可以治某種病,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能夠治身體某些器官的病。治心理的病是什麼?樂可以養人性情,透過音樂,可以一點一滴慢慢的長養性情,可以一點一點的把不潔、污穢蕩除掉。
從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設計,就可以看得出來,阿彌陀佛在音樂設計上,應該是用心良苦。
問:「雨天曼陀羅華」是色塵、香塵,阿彌陀佛設計這個有什麼用意?除了悅目娛心、香味宜人之外,還有什麼功用?對眾生有什麼幫助?
答:玄奘大師譯本說可以「增長有情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」。
問:「不假日月」的假,與「此方假說分際」的假,意思是否相同?
答:「不假日月」是指不用藉著日月來照明。後面「且順此方假說分際」的假是假立,時間是假立的法,分晝與夜,再各分三時。
(待續)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