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祖雪公教示持名念佛方法.下
●陳文卿   講述
●淑環、回風 整理
【圖說】印祖教我們攝耳諦聽:念佛下手,最要莫過於聽。聽則心沉而一,所謂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者。

念佛方法

最後一部分,要來談持名念佛的方法。印祖教示:一、至誠懇切。二、攝耳諦聽。三、十念記數。雪公則是「一尊彌陀百聲佛」。

印祖持名念佛法提到,淨土宗旨是:「生真信、發切願」。念佛名號,當用攝心念佛號,印祖云:「攝心之法,莫先於至誠懇切。」首先就是要至誠懇切。因為「心不至誠,欲攝莫由」,這是根本。「既至誠已,猶未純一」,這時候就要「攝耳諦聽」。

這段開示提出兩個重點:至誠懇切、攝耳諦聽。

至誠懇切

印祖云:「念佛心不歸一,由於生死心不切。若作將被水沖火燒、無所救援之想,及將死、將墮地獄之想,則心自歸一,無須另求妙法。」

印祖告訴我們,為什麼念佛心不歸一,就是生死心不夠切!如果能做此想,就不需要再另求妙法了。人想到水沖、火燒就恐懼,尤其最近新聞夏威夷大火、他地洪水大氾濫,心裡面都會覺得好恐懼喔!如果身處其中會多麼害怕。問題是,地獄的痛苦超過水沖、火燒無量無邊,但就沒有想過地獄是如何的苦,自然對地獄的苦無感,因為我們有隔陰之迷,當時的苦與痛都忘了。

念佛時心不懇切又是什麼原因?沒有深切體會娑婆世界的苦、極樂世界的樂。印祖云:「念佛時不能懇切者,不知娑婆苦,極樂樂耳。若念人身難得,中國難生,佛法難遇,淨土法門更為難遇。」恭喜大家,這麼好的都遇上了!可是如果沒有好好修行,「若不一心念佛,一氣不來,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,墮三途惡道,長劫受苦,了無出期」,非常危險。

攝耳諦聽

印祖教我們攝耳諦聽:「念佛下手,最要莫過於聽。聽則心沉而一,所謂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者。」而都攝六根的下手處即是聽:「念佛之要,在於都攝六根。當念佛時,攝耳諦聽,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。能志心諦聽,與不聽而散念,其功德大相懸殊。此法無論上、中、下根人皆可用,皆可得益,有利無弊,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。」所以攝耳諦聽就是我們的下手處。

印祖云:「無論出聲、默念,皆須念從心起,聲從口出,音從耳入。」默念的時候怎麼聽?「默念雖不動口,然意地之中,亦仍有口念之相。」我們常說的,要傾聽別人的心聲;雖然默念,但心裡面要有聲相,聽那個心聲。「心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根聽得清清楚楚,如是攝心,妄念自息矣。」把「聽」字帶回家,念佛的功用就不一樣了。所以印祖說:「念佛之時,必須攝耳諦聽,一字一句,勿令空過,久而久之,身心歸一。聽之一法,實念佛要法,無論何人,均有利無弊,功德甚深。」

印光祖師舉了一個公案。江蘇無錫一帶,念佛人愈來愈多,辦了很多佛七。有一位很會做素菜的廚師,常常被邀請去幫忙烹煮。後來兒子生重病,對他說:「父親,我快死了,但是沒辦法去好的地方。您那裡有很多佛,可不可以給我?就可以去好的地方了!」廚師說:「可是我沒有念佛啊!哪裡有很多佛?」兒子說:「您只要答應即可。」父親說:「好好好,你要多少,就都拿去吧!」說完,兒子就安詳地走了。

廚師覺得很奇怪,到處請教。有一位學佛居士告訴他,因為在寺院作素菜,接近念佛的場所,雖然自己沒有念佛,天天聽大家念佛,所以就有佛,就有很大功德。

印祖結示:「此人乃無心聽,若專心聽,功德就更大了。」所以念佛時要聽自己的聲音。

十念記數

印祖又云:「此則念一句佛,心知一句;念十句佛,心知十句;從一至十,從一至十,縱日念數萬,皆如是記。不但去妄,最能養神。隨快隨慢,了無滯礙;從朝至暮,無不相宜。」

十念記數,是大家比較熟悉的,一句一句念得分明、記得分明;如果比較為難,可以分成兩口氣,一到五、六到十;如果再費力,就一到三、四到六、七到十,三口氣,三、三、四。

印祖云:「大勢至謂:『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』利根則不須論;若吾輩之鈍根,捨此十念記數之法,欲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大難,大難!」這種念佛方法,是深也是淺,是小也是大,是不可思議的方法。

以上是印光祖師教我們的三個念佛方法,也就是念佛的防護層:

第一重「至心稱念」:時時做臨終想,念念都是臨終十念,自然聲聲佛號都至誠懇切。

第二重「攝耳諦聽」: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,字字句句聽得清楚。

第三重「十念記數」:念得清楚、記得清楚,更聽得清楚,妄念就無處著腳。我們給心一個新的任務,心就不會到處亂跑了。

又雪公教示我們持名念佛的方法:「一尊彌陀百聲佛」。

第一個十句在阿彌陀佛所立的蓮花,第二個十句就定在佛足,之後依序,接下來是接引手、蓮臺、胸口的卍字、佛口、佛耳、佛眼、白毫,最後第十句定在佛的無見頂,如此十處。十乘以十剛好一百,念了一百聲,就念了一尊阿彌陀佛。

有時念佛時間很長,就這樣一尊一尊佛念下來,雪公說,這是最簡易、最攝心、最伏惑,也最能消業的方法,重要的是最能得定。因為全心全力定在這句佛號上,心執行任務,沒有機會亂跑。

  ◆◆◆

第三個部分作個結論,大家記得把這朵花帶回家,供養佛菩薩,自己好好做做看。

第一個,「至誠懇切」,印祖說的,把死字貼在額頭上,能夠這樣,念佛怎麼可能不至心懇切呢!

第二個,「攝耳諦聽」,念佛時,好好聽自己心裡面念的那聲佛。

第三個,加上「十念記數」,清清楚楚。

最後再加上雪公教的,一尊彌陀百聲佛,這樣念去。

當然,最重要的是要學而時習!有車了,不加油,再好的車也動不了;這輛車很好,也加了油,但是不會開,車子也只能停在那個地方,當展示品,動不了。所以重點就是要學而時習,把前面這四個方法,好好運用在念佛當中。慢慢熟悉了、慢慢熟練了,效果就會越來越好、越來越大。

總 結

最後做個總結論。

滴水穿石不在水的力量大,而是天天滴在同一個地方。同樣的,念佛也是如此。念佛一向專念,堅持到底,才能看到效果,不要到處忙。

唐代善導大師有一首〈勸念佛偈〉,大家天天都來念誦一遍,可以讓自己慢慢改變心態:

漸漸雞皮鶴髮,看看行步龍鍾,
假饒金玉滿堂,難免衰殘老病;
任汝千般快樂,無常終是到來,
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!

一、二句說的是老苦,可能我們都已老,或是走在將老的路上。三、四句是病苦,病苦的折磨很多人都有感。再來五、六句說的是死苦,死一到來,什麼都是假的,什麼都帶不走。現在唯有好好念這句阿彌陀佛,讓我們能夠快樂的成佛去!等到我們成佛後,再回來度化無量無邊的苦難眾生。

願大家能夠以深信願,歡喜念佛,直到成佛,永不退轉。祝福大家!阿彌陀佛。

(全文完)

【圖說-左】一尊彌陀百聲佛。
【圖說-右】滴水穿石不在水的力量大,而是天天滴在同一個地方。念佛一向專念,堅持到底,才能看到效果。


【前期連結】.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