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高賁亨,曾任江西提學,特別為江西的白鹿洞書院作《洞學十戒》。
《洞學十戒》,針對學子膚淺無本的毛病,明確指出表裡內外的毛病,學了可防微杜漸。尤其要從幼童教起,使之重視以為警戒。要走上希聖希賢的道路,必須禁止這十件事,進而引導他們向上向善。繼續發揚朱熹的《白鹿洞書院學規》,是極具特色的學規。
一、立志卑下
「立志卑下」,認為聖賢之事不可能做到,因而捨棄良心,甘於自暴自棄,只講究文章辭藻,和背誦很多書為本事。
二、存心欺妄
「存心欺妄」,不知道求學問是為自己的道德修養,反而好說大話,互相標榜,裝飾容貌,專門追求虛名。
三、侮慢聖賢
「侮慢聖賢」,如穿內衣,進入孔子文廟和各種祠堂;閑坐打鬧,以及將聖賢的經典言論和教誨,當作戲謔之語。或是不整理儀容,就看聖賢書。
四、陵忽師友
「陵忽師友」,見到師友不加恭敬,退下後便加以詆毀。師友勸善的話不聽從,聽到糾正自己的過錯就發怒。
五、群聚嬉戲
「群聚嬉戲」,同學初見面,日後同班相會,都一定要有節度。若不是同班,更不可多次相約。假如常常群聚遊樂,設置酒宴,開玩笑打鬧,不僅荒廢了學業,而且放蕩傷害了性情。
六、獨居安肆
「獨居安肆」,太陽高照了還不起床,白天打瞌睡。衣冠不整,裸露身體,坐時和站時都歪歪斜斜。
七、作無益之事
「作無益之事」,如下棋賭博之類。至於書寫文章,雖然是學者的事,但是若非眼下急需的,也不應去做。
八、觀無益之書
「觀無益之書」,如老、莊、仙、佛,有關怪力亂神的書,以及《戰國策》,諸子百家小說,各家文集中,凡是無關聖人之道的都是。
九、好爭
朋友相處,當學習晏子的「久而敬之」,及互通財物的道義。如果因為小怨恨和小利益,就傷了和氣,便和路人沒有什麼不同了。
十、無恆
恆心是成聖成賢之道。學小技藝沒有恆心,尚且不能成就,何況是求學問呢?若負笈他鄉讀書,不是有急事,不應該常常回家。至於言行舉止、學習課程,都應該有恆常心,不得輕易更改,一會兒做,一會兒停止。
一曰立志卑下:謂以聖賢之事不可為。捨其良心,甘自暴棄,只以工文詞、博記誦為能者。
二曰存心欺妄:謂不知為己之學。好為大言,互相標榜,粉飾容貌,專務虛名者。
三曰侮慢聖賢:謂如小衣入文廟及各祠,閑坐嬉笑,及將聖賢正論格言作戲語,不盥櫛觀書之類。
四曰陵忽師友:謂如相見不敬,退則詆毀。責善不從,規過則怒之類。
五曰群聚嬉戲:凡初至接見之後,雖同會亦必有節,非同會者,尤不可數見。若群聚遨遊、設酒劇會、戲言戲動,不惟妨廢學業,抑且蕩害性情。
六曰獨居安肆:謂如日高不起,白晝打眠,脫巾裸體,坐立偏跛之類。
七曰作無益之事:謂如博奕之類。至於書文,雖學者事,然非今日所急,亦宜戒之。
八曰觀無益之書:謂如老、莊、仙、佛之書,及《戰國策》、諸家小說、各文集,但無關於聖人之道者,皆是。
九曰好爭:凡朋友同處,當知久敬之道、通財之義。若以小忿小利輒傷和氣,與途人無異矣。
十曰無恆。
夫恆者入聖之道。小藝無恆,且不能成,況學乎?
在院生儒,非有急務,不宜數數回家。
及言動課程,俱當有常,毋得朝更夕變,一作一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