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智度論.釋無作實相品》,菩薩有十種方法,解說甚深「般若」清淨法。
一、說:如註解文句,或用口說來傳播。
二、教:為他人讚嘆般若的殊勝,使之能受持、讀誦、如理思惟。
三、照:若眾生不明白般若的意義,以智慧明照讓他明白。譬如有人手執燈火來照明,而能讓人看清楚物品真相。
四、開:如屋內有寶藏,卻關閉門戶,雖有寶物而不能得到;若打開門,則可隨意取得寶物。眾生疑惑而不信般若,佛能開啟邪見及疑惑的門扉,翻轉無明的隔礙,眾生則能隨意得到般若智慧。
五、示:如有人眼睛看不清楚,能為他指示事物的好或醜。這就像信心微弱或智慧微小的人,佛菩薩為他顯示甚麼是道、什麼不是道,或為他分辨利害得失等。
六、分別:佛菩薩能分別諸法,辨明是善或不善,是罪或是福,是世間法,還是涅槃法。以簡略的方式說明經典的意義,原本難解難信的眾生,經佛菩薩契機的分別解說,而得信解。
七、顯現:佛為種種眾生說種種法,有時甚至藉由詆毀善法,來幫助顯示不善法。用意在令眾生能夠悟得其中真正的道理。
八、說法:說「佛的意趣」佛法宗旨,以契合眾生根機,讓眾生知道事情的輕重。
九、解釋:譬如布囊中放有寶物,因囊袋被繫住,所以不知道其中有寶物。佛菩薩開啟經卷,解釋義理,讓眾生明白。又如重物無法提起,有智慧的人能將重物剖開變成輕物,讓人輕鬆拿起。佛菩薩以種種因緣譬喻,解釋事情的本末,讓眾生容易了解。
十、淺易:譬如水很深,人難以渡過,有大力量的人可以將水量分散或分流,變成淺水,那麼想渡水的人就變得很容易。般若波羅蜜,就像很深的水,善知識採用論議等種種說法,方便讓其中的道理變成淺顯易懂,甚至只有微小智慧的人都能信解。
能以這十種方便為首要,解說般若波羅蜜的甚深意義,就稱作「清淨說般若波羅蜜」。
「說」者,若案文,若口傳。「教」者,為人讚般若,令受持、讀誦、正憶念。「照」者,如人執燈照物;若人不知般若,以智慧明照之令知。「開」者,如寶藏閉門,雖有好物而不能得;若開其門,則隨意所取。如人疑不信般若者,開邪疑扉、折無明關,是人則隨意所取。「示」者,如人眼視不明,指示好醜;如人有小信小智者,示是道非道、是利是失等。「分別」者,分別諸法,是善是不善、是罪是福、是世間是涅槃。經書略說,難解難信;能廣為分別解說,令得信解。「顯現」者,佛為種種眾生說種種法,或時毀呰善法、助不善法,趣令眾生得解。「說法」者,說佛意趣以應眾生,令知輕重相。「解釋」者,如囊中寶物,繫口則人不知;若為人解經卷囊,解釋義理。又如重物,披析令輕;種種因緣譬喻,解釋本末令易解。「淺易」者,如深水難渡,有人分散此水令淺,則渡者皆易;般若波羅蜜如水甚深,論議方便力故種種說,能令淺易,乃至小智之人皆能信解。能以十種為首說甚深義,是名清淨說般若波羅蜜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