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:獨菩薩法不共二乘
第三個層次更高一層,「別教」,別教是什麼呢?
「獨菩薩法」,只有單獨對大乘菩薩根性的人講。
「不共二乘」,不跟聲聞、緣覺小乘人共聞,不是跟他們講的,裡頭完全沒有二乘法,只有大乘的法。
其實藏、通前面兩教,都是講界內的事,講界內的理。到了別、圓這兩種根性的人,那就要講到界外去,三界以外去了。
別:無量四諦次第三觀
別教所講的四諦,「無量四諦」,講每一件事情都是無量。
譬如講「苦」,我們為什麼有苦?本來十法界,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,都是有如來藏,都是有真如本性。別教人知道,我們眾生的如來藏,被無明給蓋住了,隨著無明緣的淺深,就變造出九法界的法來。
因為蓋得厚,所以就變造出地獄法界的法,地獄法界的正報、依報、眾生等等;乃至於還有一品的生相無明還沒斷,如來藏隨著這一品生相無明,變造出等覺菩薩的法界來。所以這個苦,十法界的果報都不一樣,是無量無邊。
「集」有各種的無明煩惱,有見思惑、塵沙惑、根本無明惑,所謂五住煩惱,每一住煩惱都很多。
乃至於「道」,有無量的法門。普通藏、通的人講六度,講菩薩法有六度;到《華嚴經》講十度,十是一個滿數,代表數,其實十就代表無量。
了解這個道理,所以依解起行,就「修次第三觀」。先修空觀,其次修假觀,然後藉著空假二觀,修中觀,中道第一諦觀、中觀,最後就能破根本無明,而證入佛果。
圓:唯一佛乘無二無三
第四種「圓教」,又高一層次。圓教是「唯一佛乘」,直接講成佛的法門。
所以《法華經》裡講: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。」唯有一乘法,就是講直接就成佛,沒有所謂二乘、三乘,因為講二、講三、講五乘都是方便法,最真實最徹底的,就是圓教。
圓:無作四諦
圓教能夠理解這四諦都是「無作」,無作的意思是,不是經過造作而有,是一種天然的性德。
所以禪宗祖師回答「什麼是佛法」這個問題,說:「什麼不是佛法!」他知道這個毛巾,事實上是如來藏不變隨緣,隨著各種因緣、增上緣,然後變造出這毛巾來。那麼如來藏變造的時候,是全如來藏變造的,因為如來藏本身不能分割,既然如此,這個毛巾,體即如來藏。既然這個毛巾體即如來藏,那這毛巾有多大呢?盡虛空遍法界,所有一切的法,通通集中在這毛巾,沒有剩下。這道理非常難懂呀!
現在的科學有相似的理論。宇宙源起怎麼來的?一直以來眾說紛紜。最近發現一個理論叫做「全息理論」。
全息理論發明者怎麼發現的呢?他有一張舊照片,缺了角,想再重新編輯,恢復照片過去的樣子。他是一個物理學家,實驗室有非常精密的攝影系統,用精密的攝影系統一映照,缺的角就補上來了,影像就是缺角的也有。
怎麼會有這種情形呢?他就把照片撕成一半,撕成一半也還原出來;再撕成幾分之幾、幾分之幾,一映照,都能呈現原來的照片。
這個發現不得了,他把它稱為全息理論。息就是信息,全息理論就是世間當中一粒最小的粒子,這個粒子當中就包含全宇宙的物質能量等,都在這個粒子裡面。諸位你看,就如佛法的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是不是符合了?
他在事相上發現了類似佛法所講的事情,但是為什麼如此,他卻是不知其所以然,我們研究佛法就知其所以然。
任何一個粒子,怎麼會有?其實是我們本身的如來藏本身就具有,粒子是我們的如來藏隨緣所變造的,所以粒子體即如來藏,既然是體即如來藏,如來藏盡虛空遍法界,還有哪一個法不在這一個如來藏裡面?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,在這裡你彷彿可以悟到一點消息。
所以眾生在這裡生死,生死是我們如來藏隨緣所呈現的,其實生死體即如來藏,佛經講:「生死即涅槃」。這些煩惱是怎麼來的呢?是如來藏不變隨緣所變造出來的,雖然是變造出來的,還是隨緣而不變。記住這兩個:「不變隨緣,隨緣不變」。所以煩惱當下即是菩提,不必經過造作,這是一種天然性德。
圓:一心三觀
依照無作之理,就可「修一心三觀」。
本來別教必須經過空觀、假觀,然後才能觸及到中觀,而悟入如來藏。如來藏在《法華經》叫中道實相,名字不一樣,所指的事情一樣。圓教人就可以在一念心中,同時修空、修假、修中,而且空假中三觀還不能分成三個,三觀即是一觀。所以空觀空到底的時候,就跟中觀不二;假觀假到底的時候,就跟中觀不二。
修藏、通二教,修析空觀、體空觀,就可以證到真諦。真諦是空,真諦所呈現的境界就是「真諦涅槃」,不生不滅;我們說跳出三界的生死,就是已經證到真諦涅槃。如果修別教次第三觀、圓教一心三觀,就能證到「中諦涅槃」,能夠把佛在《華嚴經》所講的,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,通通開發出來,叫做中諦涅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