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染香集》記載,張孝林居士,號鹿泉,是清朝華亭(今上海松江)人士。他非常虔誠地信奉佛教,喜歡布施,任何人求助他都會應允。他每天誦讀《金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等佛經,並且持念佛號一萬聲。
嘉慶二十三年,他早晨起床告訴家人說:「我夢見蓮花開了。」第二年正月某天晚上,他燃香、面朝向西方,朗誦《阿彌陀經》與《心經》各一遍;之後頂禮三拜,盤腿坐下,雙手合十,默念佛號。到了半夜,微笑著去世,房間裡充滿了異香。
在此之前,張孝林的第四個兒子名叫驥鍾,跟隨父親修習淨業,像張孝林一樣,施捨和救助有急需的人;自己生活卻非常簡樸,全年吃素,從不厭倦。
他侍奉雙親非常孝順,母親去世後,他因悲痛過度而瘦骨嶙峋,吐了好幾升血,說道:「父親,家中還有三位哥哥孝順您,我先走了。」隨即在母親的靈柩前盤腿而坐,默念佛號。過了三天,他捻著念珠去世了。這些事蹟都被記載在郡志上。
◆◆◆
張孝林居士,喜好布施,念佛不輟,也影響著自己的兒子驥鍾勤修淨業,同樣的布施、念佛,且對於父母十分的孝順。兩人於往生時,兒子驥鍾預知時至,張孝林居士感得異香滿室的祥瑞。此則事蹟,告訴我們布施、念佛等正助雙修之理,而且,長輩的言行身教,也影響著下一代。
張孝林,號鹿泉,華亭人。奉佛甚虔,好施與,告急者無弗應。日誦金剛、彌陀諸經,並持佛號萬聲。
嘉慶二十三年,晨起告家人曰:吾夢蓮華開矣。明年正月某夜,炷香向西,朗誦彌陀經及心經各一周,復頂禮者三,趺坐合掌,默持佛號。至夜半,含笑而逝,異香滿室。
先是,孝林第四子名驥鍾,隨父修淨業,施與周急,亦如孝林。自奉甚薄,蔬食終年不厭。事親孝。母死,哀毀骨立,嘔血數升,曰:父有三兄在,我去矣。即趺坐母柩前,默持佛號。閱三日,捻珠而逝。載入郡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