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平時所穿的衣服,不用紺色或緅色修飾邊緣。紅紫色不作為家居服。當暑熱時,穿單層的葛布衣,必定再加上一件衣服才出門。上朝時穿上黑衣,裡面配上黑色小羊皮作的裘;國家遇到凶荒時,隨國君穿素衣,裡面配上近白色小鹿皮作的裘;歲末助祭時,隨國君穿黃衣,裡面配上黃色狐皮作的裘。家居常穿的皮衣做得比較長,可以保暖,而右手的袖子比較短,方便做事。必定備有就寢穿的小臥被,比身長又多一半。用毛厚的狐皮或貉皮作坐席。除喪服後,身上佩帶齊全。除了帷幔裳之外,其餘的衣服,必定先削減布料,再縫齊邊緣。穿戴黑色小羊裘及黑色帽子的朝服,就不去弔慰死者。新年正月元旦必定穿著朝服上朝。
「君子不以紺ㄍㄢˋ緅ㄗㄡ飾,紅紫不以為褻ㄒㄧㄝˋ服。」「君子」,指孔子而言,改變說法而已。「紺」,深青帶有赤色。「緅」,深青接近黑色。「飾」,在領口和袖口邊緣修飾。因為齋祭衣服用「紺飾」,喪祭衣服用「緅飾」,所以孔子為了表示恭敬,平時所穿的衣服就不用「紺緅飾」。「褻」,貼身的衣服,此處引申為家居便服。「紅紫」不是正色,孔子不用。
「當暑,袗ㄓㄣˇ絺ㄔ綌ㄒㄧˋ,必表而出之。」「袗」,單層布而沒有內裡的衣服。「絺」,細葛布。「綌」,粗葛布。「表」,加上衣服。「絺」或「綌」的單層衣服,身體容易裸露,出門必須再加上衣服。
「緇ㄗ衣羔裘,素衣麑ㄋㄧˊ裘,黃衣狐裘」,「緇」,黑色。「羔」,小羊。「素」,白色。「麑」,小鹿。「緇衣」、「素衣」及「黃衣」,是加在皮裘上的長衣,顏色和裡面的皮裘相同,顯示表裡如一。這三種不同的服制,合乎三種不同的場合穿著。
「褻裘長,短右袂ㄇㄟˋ。必有寢衣,長ㄓㄤˋ一身有ㄧㄡˋ半。狐貉ㄏㄜˊ之厚以居。」「袂」,衣袖。「寢衣」,小臥被,大被叫做「衾」。「長一身有半」,「長」,多餘的意思。「有」,又的意思。寢衣的長度比身長,又多出半個身長,比較保暖。「居」,坐席。古人席地而坐,厚毛的狐貉皮作坐席,接待賓客比較暖和。
「去喪無所不佩。」「去喪」,除去喪服。古人滿二十七個月除去喪服,就必須佩帶齊全,尤其注重佩玉。君子不是服喪期間,或遇到凶災時,玉不可離身。玉代表君子的品德,走路時,或快走或緩行,周旋折返,進退揖讓,中規中矩,佩玉發出了鏗鏘和鳴之聲,可以阻絕邪惡不正的念頭侵入內心。
「非帷裳,必殺ㄕㄞˋ之。」「帷裳」,上朝和祭祀所穿的禮服。「殺」,縫齊。這類下裳如同帷幔一樣不削減。「非帷裳」,是帷裳以外的衣服,就是「深衣」。「深衣」的上衣和下裳相連,深深的覆蓋住身體,並加以縫合紮實,合乎腰身。而且無論個人身分地位,當時的人都必須準備「深衣」穿著。「深衣」的裁製有一定的制度,或許當時的人製作深衣常常不合制度,所以特別記錄孔子皆是依禮縫製。
「羔裘玄冠,不以弔。吉月,必朝服而朝。」「玄冠」,黑色絲織品作成的帽子。「羔裘玄冠」,這是朝服,是黑色的。「弔」,慰問去世之人。祭祀屬於吉禮,用黑色的;喪事屬於凶禮,用「素」色的,而且物品不加修飾。吉禮與凶禮的服裝顏色應該不同,假使穿著同樣黑色的朝服弔喪,孔子於心不安。同理,為表同情,我們現在參加喪禮不可穿大紅的衣服。至於鄰里有喪事,在家也不應高聲歌唱,電視及音響也要降低聲量。「吉」,始,一年的開始就是元旦。孔子敬重其事,必定穿著朝服上朝。
古今服飾變化很大,衣服除了衛生保暖之外,原則在於恭敬別人,不失君子親厚的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