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九年,張拙仙居士將雌雄二鵝,送到雲南 昆明 雲棲寺放生,請虛雲老和尚代授皈依。三年後,雙鵝陸續往生。張居士感念之餘,撰〈雲棲雙鵝往生記〉,紀錄這一則公案:
一切眾生都有佛性,皆能成佛,只因迷失背離了本性,起惑造業,受生於善惡道中,在三界中輪迴,沒有終止的時候。我們有幸生於人道,與一切他道眾生都具有佛性,原屬平等,因此不可以因為形體不同,而輕視他道眾生啊!例如鵝口不吃葷食,行走排有行列,又終身一個伴侶。因此明代 蓮池大師稱鵝為「道人」,也是不同於一般的鳥類啊!
我向來與王羲之一樣愛鵝成癖,喜歡畜養白鵝,卻又苦惱沒有地方畜養,於是送到雲棲寺當長生鵝。寺中有放生雞,常常被鼪鼯鼠偷吃,後來因為有鵝夜裡驚覺呼叫,鼪鼯鼠偷吃的情形逐漸減少。寺門外的放生池做好後,我見雙鵝白天在池中戲清水,晚上守門,認為真的是讓鵝得到生活的好處所了。
今年夏天到雲棲寺,卻看不到鵝,於是便問虛雲老和尚,老和尚說:「居士放生,功德不可思議啊!上個月每天早晚課時,常常看見雙鵝站立在大殿門口,伸長脖子看佛,眼睛都不眨一下,聽聞僧人念佛,就振翅高聲鳴叫,好像很歡喜的樣子。
有一天,雌鵝長鳴數聲就閉目死了,寺眾於是將牠掩埋於寺外。雄鵝好幾天不吃東西,也不入池戲水,鳴叫聲充滿哀怨,到處尋覓,樣子看起來非常悲苦。但是仍然每天到大殿,和以前一樣觀看佛像。維那師看見牠憔悴而不快樂,於是就鳴磬告訴牠:『你失去伴侶非常痛苦,既然知道觀佛,應當要念阿彌陀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不要貪戀此苦惱的身軀,大眾幫助你念南無阿彌陀佛,你好好用心聽佛號。』
每敲一下磬,念一聲佛號,大約數十聲後,雄鵝彎起脖子作拜佛的姿勢,然後起身繞大殿三圈,大力揮動翅膀一拍之後,收起雙翅和雙足,忽然就逝世了。」
這隻鵝是什麼因緣,於一剎那間脫離虛幻的身軀,了脫生死於一念之間!不愧被稱為道人之名,這怎麼可以用普通的禽鳥來看待牠呢?
我們得人身,得聞成佛之法,並信知有淨土法門,數年念佛,卻光陰虛度。到臨命終時,能保持心不顛倒,意不貪戀,一念功成,往生西方的人,尚且不易啊!
更何況此鵝沒有鸚鵡能說話的舌頭,不知道牠平日心能不能念佛?雌鵝的逝世,大眾沒有感覺什麼異狀,而雄鵝聽聞念佛數十聲,就立刻繞大殿三圈,拍翅安足而命終。可見牠們到寺三年,早晚聽聞經聲佛號,必定已經啟發牠們靈覺的佛性。所以一個多月來,伸長脖子看佛,以一心切想觀像成就,幸得佛力加被,於是有如此解脫。
我愧不如此雙鵝,不敢就此算了,於是書寫記載於石頭上,以勸勉未來看到此事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