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憨山老人夢遊集.示了無深禪人》一文,勉人修行須察覺當下念頭,若「不在一念上著力,則終身參學,不能得真實受用。」憨山大師說:
佛曾說,出家比丘,若心如弦一般正直,可以入道。《維摩詰經》也有:「直心是道場」的經文。中國的孔聖人說:「人之生也直」,人能在社會上生存而得到善終,所依靠的就是正直無私。
由此可知:佛心並沒有別的妙處,就是眾生中的直心人而已;直心則無委曲相,無虛偽歪曲才是真心。如何是委曲相?憨山大師〈示在淨沙彌〉云:「所謂機械巧心、偷心、乖心、覆過心、無慚愧心、懶惰偷安心、見人過失心、貢高我慢心、自是非他心、不生孝順心慈愍心,總之一切不善心,皆是自心的委曲相。」
所謂「直」,如真諦泯一切法,故一塵不立,才稱為直。譬如弓弦筆直,哪裡能容受其他東西?才有一個念頭不直,就是過錯。能念念直心,則念念都不容許有一物。物不立處,則本體自現。故六祖大師說:「常自見己過。」就是這一句話,便是成佛作祖的要訣。
所說的「過」,不是作事有差錯的過,乃是自心的妄念。因為自心,本無一物,平平貼貼,尊尊貴貴,只要有一妄念,就是有過了。即使只是一個妄念,都稱為過,何況種種的惡習?妄念接續發起現行,自己沒有覺知到妄念的存在,怎麼能免過呢?
學人要想用心修行,如果不在一念上著力,即使終身到處參學,也不能得真實受用。若以浮泛的意想,緣慮外在的塵境,自以為是修行有功,那真是一錯到底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