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火 心火 家火
●禮白

南宋李之彥,溫州永嘉人,號東谷,是位私塾老師。閒居時將所見的時局亂象、所聞的事迹及生活感觸,隨手筆錄,集結成《東谷隨筆》,對後人有很大的啟示。其中〈寒暑〉一文,敘述其面對外面的酷暑,引發內心所生起的感悟:

寒流來襲,添衣保暖,尚可抵擋寒意,但悶熱火炙的暑氣,卻令人難以招架。涼亭、水榭、風車、枕蓆,雖可得一時的涼爽,卻不是普遍人家的設備。即使有,遇到酷熱如火的天氣,暑熱之苦,也還是令人坐立難安,無法逃避。

吃下生冷的食物,卻擔心寒氣入身,引發疾病。吃進熱食,卻又火氣上升,汗如雨下。想想生而為人,真是一無是處,究竟能得益或處理好什麼事呢?況且,人總陷入得失利害的煩惱,無法理清頭緒加以排遣,引得心火熾盛。而妻小家眷生計等重擔,也壓得人應接不暇,不堪負荷。家宅有如處於熊熊烈火之中,受著種種痛苦煎熬與逼迫。

當天氣熾熱如流火,加上浮躁不安的心火,難以負荷的家火,三火同時顯現焚燒時,人也就像身處地獄裡,受湯鍋爐炭加熱熬煎之苦。如此一年又一年,直到滿頭白髮,滿臉皺紋,被催趕在死亡路途之中,卻不自知!我看清人生這樣的真相與處境,所以要遠離痛苦,不願再有來生了。

《法華經》云:「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。」現在全球烽火,熾然不息,處處都有天災人禍,就是最現實的情境。眾生處在不安的三界,如同住在火宅中,充滿苦楚,令人畏懼。

《彌陀經》云:「其國眾生,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。」極樂世界沒有寒暑之別,氣候溫和,令人感到調順安適。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凡所受用,無不如意。極樂人民,不再有身心憂苦,所受的是無量的清淨法樂。到處都有七寶池,裝滿了澄淨清涼、甘美輕軟、潤澤安和、長養諸根的八功德水。

娑婆眾生,若欲遠離「流火、心火、家火」等熱惱逼迫,唯有深信切願念佛,他日方能與諸上善人,同沐蓮邦七寶池,同享清涼法樂,同證三不退。


4-s2.png
【圖說】天熱如流火,浮躁的心火,加上難以負荷的家火,三火同時焚燒,人就像身處地獄裡。

〔原文〕出自《東谷隨筆》

寒猶可禦,而暑不可避。涼亭水榭,風車簟枕,世不多有。縱有之遇流金爍石之時,其為熱自若也。方食冷物又恐生病,方食熱物汗淋如雨,思之為人何益於事!矧得喪利害,不能理遣。而心火熾盛;妻孥累重,支吾不暇,而家火逼迫。當此流火,而心火,家火為之俱焚,鑊湯爐炭一時頓現,一年復一年,髮白面皺,催入死途不自知也。余觀此境界,所以不願有生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佛壽無長短